中房报·财经
A+
“妈妈1岁了” —— 失能母亲康复实战助力百万失能老人康复之路

2021-01-11 20:15

2020年12月8日


今天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栗妈妈看到墙上的一张照片突然问,“这孩子是谁,我不认识?”我回她,“这是您儿子栗文忠”。她认出了儿子,但又不记得他多大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夸他又会持家又会挣钱。这一幕,令人心酸又温暖。


——护工涓子日记


2021年1月9日


昨天晚上,栗妈妈睡的都不愿起来小便,是我把她叫起来的;栗妈妈早上起来很是不错,洗漱完就去吃饭了。过会儿五姐夫来了,和她打了招呼,她也满脸笑容地回了他,只是不记得了。后来,我们出去转了转,栗妈妈走路是越来越稳了,但她还是喜欢拉住我,人老了就是很胆小,也害怕没人陪她们,这是本性。但愿栗妈妈越来越好。


——护工涓子日记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北京报道


栗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妈妈,也是一位失智失能妈妈。


2021年1月11日,栗妈妈离开石景山医院急救室整整一年;这一天,她1岁了。经过1年科学照护,栗妈妈病情渐渐好转,从最初连一根胡萝卜都递不到嘴边,变成现在已经可以下床独立行走数百米,饭量也从最开始的一小碗汤面变成了双倍。最近一次见她时,她变得脸色红润,身形胖了些,还能清晰地与来客打招呼。


一切来之不易,过程是艰辛的。


“在一位失能妈妈康复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家庭协助、传统美德传承以及科学照护的重要性,这些有效协作帮助一位失能老人恢复了健康。但是无体制、无机制、无全社会联动,家庭独生子女是不能长期承受的。”栗文忠说。


被囚住的寒冬:病情已达临界点


回想起一年前,家人至今心有余悸。


2020年1月11日,88岁高龄、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栗妈妈,突然变得烦躁不安,神志不清。


生命与分秒相争。


栗妈妈被迅速送进北京石景山医院,老人右侧额、颞、顶、枕部出现广泛慢性硬膜下水肿血肿。


“老人病情已达到临界点,越早手术越好,否则容易引发脑疝。”石景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巍、副主任青松、医生邵鹏飞达成共识。


手术迅速展开,在石景山医院度过生死未卜的289分钟后,栗妈妈安全地从手术室推了出来。


家人此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重生的日和夜:科学实行个性化定制康复


2020年1月11日晚,10点10分,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栗妈妈,重生了。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时刻,但也是一些新问题的开始。


术后,栗妈妈病情并不稳定,时常狂躁不安,偶尔还会动手打人,短短几日就有2名护理人员离开,其中一位只呆了2天,这令子女们无奈又焦急。


面对病患中年迈的老妈妈,子女们并未放弃,静下心来,在定时复诊中制定了详细陪护方案,包括寻找与康复中妈妈相处的方法:日常身体康复护理、科学地安排饮食、精神与心理复位、护工激励机制……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都十分具有挑战性。


首先,为了科学护理,栗妈妈的家人专门去医院询问医生,制定了科学康复图:


在陪护方面,要做到科学有效:


6点半洗漱(洗手、脸,涂护肤用品),然后喂温度适宜白开水;


7点前喂早餐,餐后根据需要喂药、换药;


9点至9点半用机器协助下床大便、洗身;


10点钟喂水果,需用微波炉打热;


……


白天每小时翻身一次,夜间每3小时翻身一次,换尿不湿一次;


照护要有耐心,长期反复的工作需要家人们耐下心来。


要抓住有效时间在5至8分钟结束用餐,一旦开始睡觉,绝不能进食,若口中有食,捏合谷穴刺激,供水下咽;


大便两天一次,小便4个半小时,协助排;


注意室温,每天两次康复训练,揉按大小腿,助力下床;


咳痰扶起拍背,上下午各10分钟,空掌鼓起,力度适中;


雾化治疗,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


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9点睡觉,护工黄四娟也就是简称“涓子”的女同志,280多天来细致地记录和标注了每一项看护细节,家人每天都对这些记录进行标注批注,每周每月都有详细的心理护理心得和总结。


另外,在饮食安排上,“栗妈妈术后患上腿积水,为了给她补气血、补硒,我们给她换着花样炖汤,鸡汤、海鲜汤、松茸汤等”,另一位李姓护工表示,“她不太爱吃海鲜,我们就剁碎了包成饺子,这样她就接受了”。


与此同时,为帮助栗妈妈唤醒记忆,家人更是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暖心事:收集家庭老照片,陪栗妈妈看老电影,定时陪她散步,陪她打麻将,耐心倾听她啰嗦。为了让她更快康复,家人们还经常聚在一起下厨。


“照顾失能老人不只要有科学的护理方式,细心、耐心和热心,还要有精神上的科学护理,要摸清老人的脾气和喜好,细心地琢磨与化解,一切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栗文忠说。


“‘三心’确实很重要,只要身在其中才更深有感触。最开始栗妈妈总是不爱走动,我会很严厉地说她,但后来发现,温和地哄她效果更好。”涓子表示,照料老人除了“三心”,还需要有热心和责任心,“严厉对待她反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形伤害”。


经过悉心照料,栗妈妈术后症状有所缓解,虽然将近90岁高龄,但发病次数越来越少,已在慢慢好转:


涓子说,2020年3月初,栗妈妈还需要依靠吊车起卧康复,通过按摩和运动增加脚踝和手臂力量;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她去年5月底就可以依靠助步器行走了;到去年7月底,她就可以脱离助步器行走了;现在已经基本康复,饮食更加规律,记忆力也增强许多。


理想因她而生:做好社会联动大命题


栗妈妈,只是4000万分之一。


2016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


如果一个失能老人牵绊的是一个三口之家,那这便是一个至少关于1.2亿人的社会命题。


“通过照顾失能母亲我们真正感觉到靠一个家庭、几个子女,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实现常态化照顾,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机制,比如在改造小区和新建小区中留出200至600平方米空间进行社区养老,有失能老人家庭出现时,这些都将是最有利保障。”栗文忠说,一方面解决老人离不开家庭照顾与亲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家庭照护负但,通过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努力,给予失能老人以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这说出了失能老人家庭的心声与最真实需要。


受到照护失能妈妈的实践启发,中国房地产报社计划未来5年,要联合政府、机构、企业共同帮助10万失能妈妈走上康复之路。


心中有了想法,行动是第一位的。


为了推动“百城万站”养老驿站落地,中国房地产报社已展开积极行动,计划联合致力于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企业、平台如荣盛集团、伟光汇通、中房集团、九如城集团、广东触点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行业报协会等,迅速筹备了“中国社区康养联盟”、“中国社区养老研究院”等工作。


在全国主流媒体转型交流中,中国房地产报积极呼吁各主流媒体投身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中来,同时介绍了全国百城万站社区养老驿站设计大赛的统筹设想,来自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对应对老龄化大潮下养老驿站计划及“服务好老年人”的公益之举给予高度肯定与赞扬。


中国教育报总编辑周飞表示,“中国房地产报关注失能失智妈妈这个群体,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养老机构给予了行业启迪。”


各媒体纷纷也转发报道相关倡议。


这是火花效应。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一群媒体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关爱老年人,率先向社区养老驿站迈进了一步。


2020年12月29日和31日,在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社委会主任栗文忠的带领下,“社区养老驿站”调研小组一行先后到中国妇女报社、与孙钱斌社长、薛小丽副社长等领导,到达人民政协报社,与王相伟社长、许水涛副社长等领导就“建设百城万站中国社区养老驿站”的产业构想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讨论,并初步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


中国妇女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钱斌表示,“我们非常支持中国房地产报发起的‘百城万站社区养老驿站公益设计大赛’合作倡议,我们也将拿出报社最优质的资源,为中国失能和半失能妈妈们的社区养老康复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人民政协报党组书记、社长王相伟表示,“这种公益活动我们肯定大力支持。我们还可以专门办一个研讨会,围绕‘十四五’规划,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展开深入讨论。”


2021年1月3日至5日,元旦假期未过,中国房地产报社一体化平台中心“社区养老驿站”调研小组一行远赴中原,走进“中国康复设备之都”河南安阳,先后与安阳市政府、中国康复设备领军企业翔宇医疗、中国文旅康养领军企业亚东建发集团等领导就“建设百城万站中国社区养老驿站”产业构想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在中国房地产报大力推进养老驿站之际,2020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意见就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出四个方面23项举措。


这一意见的发布恰如急时雨,为“百城万站”养老驿站推进带来了喜讯、力量。


老龄化大潮正扑面而来,栗妈妈的照护经验、千万名失能老人的现状以及康养事业联盟的力量下,将为养老社会化服务奠定更好基础,为更多失能失智妈带来福音。

编辑:申志远
标签:老人,康复,养老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