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记者手记:采访救人两不误,今天给前线记者们点个赞

中国房地产网

2021-07-29 15:16

中房报特派记者 高拯坤  郑州报道


“有群众受伤,快快快。”


“朱娟,保护好录像设备。我先过去,快。”


7月23日,我和同事朱娟,仍然滞留在郑州。按照工作要求,随着河南洪水灾害由郑州向北转移,处在抗洪一线的记者,理应向更“前线”转移。但由于道路和车辆等原因,计划被迫延后。


那就到郑州灾情依旧比较严峻的地方吧——白沙镇白沙村。


临近中午,我和朱娟刚刚完成在郑州西郊茜城花园危楼的采访,房屋安全是我们报道的一个重点。简单修整,随即我们驱车向东面的白沙出发,35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多小时,途径多处积水区,即便是尽可能贴近路边水浅处,有的最深处也快淹没了车轮。


14时50分左右,我们顺利到达白沙,但已无路可走。想要去往被水淹没的白沙村,需要徒步涉水。水情不明,距离不明。


“走吧。只带手机,穿拖鞋?离的近一点,注意脚下。”我和朱娟说到。


“看着好像不太深,前几天最严重的时候,水都到了我胸口,我比你有经验。”朱娟轻松地告诉我。


路不好走,最初仅仅是没过脚背的深度,后来超过了膝盖,水中夹杂着塑料袋、木板、拖鞋等杂物,水下还时常出现砖头或不明的尖锐物体,水的阻力也让人寸步难行。


约前进了一公里,有惊无险我们到达白沙村中心位置的一个十字路口,西北东三个方向均被水淹没,我们正是从东侧道路涉水过来的。南侧路口地势较高,许多被转移的受灾群众在此短暂休息,然后继续转移。


“你们就这样就过来了?”到达之后,我们看到有江西和湖北消防系统的两支救援队在此抢险救灾,转移受灾群众,湖北孝感消防支队的一名战士打量着我和朱娟,说到:“你们来采访安全第一,你们这没有专业防护设备太危险了。”


一边说着,这位战士一边脱鞋,告诉我说,这种鞋是特制的,防割抗砸,虽然会进水,但舒服,水中阻力小。他一边说,一边控出鞋子里的水,从上周三凌晨到达郑州之后,他们的鞋子就没有干过,只能在短暂的休息时,晾一晾脚和袜子。


“时间就是生命,轻装上阵,速战速决,也只能这样了。”我穿着短裤拖鞋,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用手指着朱娟说到。朱娟的装备和我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女孩子怕晒,带了一顶渔夫帽。


剩下的时间,我和朱娟兵分两路,她留在路口附近继续采访,我则和孝感支队的消防战士一同出任务,这是一支完全由党员组成的小分队,我将跟随他们全程拍摄采访。


“你可得准备好,走这一趟,来回得将近一公里。明天你就得腰酸腿疼。”


“没事,这两天已经习惯了,再说刚才也蹚过来了。咱们出发吧。”


这次的任务,是从十字路口向北,用皮划艇运送受灾群众回家。这种皮划艇,可以乘坐七八个成人和小孩,需要四五名消防战士用手拉着向前走。我试了一会,拉着并不轻松。


路上,有受灾的妇女和孩子陆续上船,他们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则和我们一同用手拉,或者用肚子推着船向前走。


到达目的地之后,战士们带着船往回返城。路上依旧有扛着行李箱的群众登船。


像这样的任务,近几天他们完成的数据已经多的无法统计。


“同志,累吗?”我问到。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抗洪抢险我们每次都第一个上去,有经验,也习惯了,说累也累,说不累也不累。”消防战士告诉我,他们孝感消防支队,经常接受这种跨省救援任务,这次来到郑州,大家都是报着感恩之心而来。现在全国应急系统一盘棋,哪里需要去哪里。过几天,郑州任务完成,他们可能会向北增援,目前还在等待指挥部命令。


下午18时出头,我和朱娟在白沙的采访基本完成,准备原路返回。从十字路口向东走出约500米的时候,突发意外。


“啊!啊!”


一阵急促的女生传来。我和朱娟扭头一看,一位父亲带着妻子还两个孩子,就在我们身后100米的地方。


孩子的妈妈,趴在水里,只漏出一个头。


“坏了,出事了。”我一边冲着孩子父亲大喊“怎么了?”一边嘱咐朱娟,保护好录像设备。


脚下不停,我和朱娟赶紧跑过去。孩子父亲焦急的大喊“救命”“快来人”。


跑不快,跑不动,踩到水下的砖头就会摔跤。但顾不上了,我依然对着朱娟喊到,“有群众受伤,快快快。”


100米的路,仿佛千里远,终于到了。此时女士已经被丈夫和孩子扶起,扫了一眼,小腿有一个几厘米的伤口,其他情况不明,鲜血已经顺着身上的水流了一下。


“孩子太小,让孩子让开,我来扶。”一边说,我一边掏出手机拨通了刚才采访时熟悉的消防战士电话。


可能是听到了周边群众的呼救,电话刚刚拨通,孝感支队的消防战士就已经向这面远远望过来,并飞速奔来。


短短几分钟,军队医疗救护车紧急赶来,孝感支队战士将孩子妈妈背上了车。庆幸的是,这位女士状态较好,并无大碍。


救援结束后,我和朱娟再次踏上返程的路,并且协助消防战士对女士受伤的位置进行标记。那里有一个下水井盖被冲走,我和朱娟大致记得在哪个位置。


23日晚上,回到宾馆,躺在床上回想起下午采访的一幕幕,我在想:


如果我们不是记者,穿着短裤拖鞋的我和朱娟,是不是也同群众一样,等待被救援?但事实是,我和朱娟,以及我们众多媒体同行,正在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他们多数人缺乏应急经验,没有专业防护设备,凭借的,仅仅是媒体人的一腔热血。


今天,我们不仅让受灾同胞和救援人员致敬,也向无数一往无前的媒体人,一线记者,致敬!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记者手记,采访,救人,前线记者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