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烂尾楼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中国房地产网

2021-12-26 11:06

编者按


告别2021年,时间和历史就进入了2022年。


站在2022年的门槛上,回首过往,一年又将忽焉而逝。新闻是易碎品,很多已被岁月和人们淡忘,但那些为公共利益而写出来的与时代产生共振的少数精品报道则会被人记住,这些事件和人是当年的新闻,是日后的历史。


新的一年马上开启,中国房地产报以《一年未忘•记者讲述》为主题,让记者讲述过去一年在全国各地用眼力、脚力、脑力、笔力采写新闻中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故事,这是对历史与真相负责,也是书写属于时代和记者的新闻续集。


a7f9513a3372434b8acf7efccdd885cd.png


让我没想到的是,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冯奎研究员关注到这篇报道,希望我能详细地提供一份情况说明,上报国家发改委。我马上联系业主方律师,他连夜撰写了一份近4000字报告,提交给了冯奎研究员。


刘洪材/文


光阴如流水般飞逝,我们就要和2021年说拜拜了。


这一年,对于我一名平凡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有欣慰,也有失落。这一年里,大多数时间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小部分时间,怀揣着职业理想,奔在基层,试图去披露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守望公平正义。


进入新闻行业18年了,我有时也会问自己,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是我做这么多年新闻记者一直在追寻的答案。我认为除了怀揣新闻理想之外,实际行动的脚力对一个记者很重要。


作为记者的我们常常会为了一个新闻线索奔走千里,各种危险的场面里有我们的身影;会为了一个用词和标题的一个字反复斟酌;还会为了新闻的时效性挑灯熬夜,白天采完的素材,晚上就要写出来。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有新闻发生,就要在路上。


2021年11月,我接到报社新闻后台信息:南充购房群众投诉反映大合华府的房子大面积烂尾,很多业主的房产被法院查封。让人惊诧的是,被查封后开发商居然还售卖了一段时间,很多购房者因此遭殃。


我决定前往南充调查此事。辗转数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南充市顺庆区的大合华府售楼部。


当时的南充已经入冬,寒风凛冽。这样的天气,大合华府的售楼部里面,居然还有数十名老人在此过夜,他们都是购房者。


那一刻,我除了愤怒之外,心里满生怜悯。一定要把群众遭遇购买烂尾楼的经历与艰难公之于众。我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当老人们看到我的时候热切和无助的眼神。在采访过程中,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多次落泪痛哭,他希望有生之年能住进自己的新房子里。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记者这个职业时,我都会笑着说道:“因为我能感受到我正被人需要。”因为我能被人需要,因为世上尚有一些不平之事,需要有人去做,去改变,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赞誉记者最常被提到的一句话,但要真正做到,确实不容易。


我曾与同行说:“做记者,你要是心思缜密、脸皮厚再配上一手好文笔,那还是挺容易的事。”


心思缜密,是为了在被采访者无数迂回的话术中,准确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脸皮厚,是为了有人拒绝你、诋毁你的时候,能稳得住气场继续探求事实。好文笔,是为了写出真实故事以作品打动人。


在大合华府烂尾事件调查中,我采访了开发商负责销售的一位主管人员,周边都是围绕着向我求助的购房者,但凡是有良知的人,那一刻心灵都会被触动。我当时就立刻想起一句话,并改了符合这个事件的一个词:烂尾楼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以前我不懂,现在懂了。


当记者也有被人轻蔑的时候。当我在现场提到查封的房屋还在销售的相关法律条款时,开发商负责人一方面混淆视听,一方面不停地避重就轻说:“你是记者?”对于法律及专业问题,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后扬长而去。


很多朋友跟我调侃,新闻这工作属于“没白没黑没盼头”的行业。很多时候,确实无法反驳。的确,当采访归来,很多时候都要熬夜把稿子写出来。很多熬夜的记者编辑,身体都出现了疾病。滋味冷暖自知。


记得有一次,我定了车票周末回家看望父母,结果接到新闻线索,周四需要前往宜宾调查。


早上6点半不到,就动身出门,忙到晚上11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旅馆。


周五中午采访完成后,又立即动身回成都,这时离火车停止检票还剩8分钟,当记者狼狈不堪是常有的事情。


当天晚上回家后,连夜赶稿,妈妈抱怨我这么久才回家一次,还不好好陪他们。人们常说,难为父母,其实,人子也难为。


等到稿件写完,时间已到凌晨2点。对于在中央媒体工作这么多年的我来说,熬夜已是常态化了。


这一年下来,不是在写正面宣传报道,就是在做深度调查报道。无论哪一种,只有做到专业和专注,新闻才有可能“外行喜欢,内行敬佩”。


今年8月,我去采访金堂县成阿新城烂尾9年的事件,感触很多。


作为地震灾后重建的重大项目之一,成阿新城最初是作为金堂发展的一张名片来开发建设。开售当天由于过于火爆出现了警车开道的风光场面。万万没想到,开发商私自挪用款项,成阿新城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烂尾。无数拆迁后购买了商铺,希望能成为日后经济来源的农民,一辈子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这次采访,很曲折,面对地方政府的各种防范手段,很考验人的足够定力和对追求真相的信念。因为系统内大多数领导都比较熟悉,我告诫自己,不要被打感情牌。一定要把真相披露出来,促进问题的化解,不能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拖着不解决。


155cc388da5443e7b8b971a82aff01ab.png


事件涉及灾后重建项目,本身就极其敏感,采访过程一波三折,相关部门先是用“软”办法来应付,看我对报道如此坚决,后来就不怎么配合采访了。


这个事件中,其实很多关键问题,基本在法院层面,住建局把很多的问题都推给了法院,法院以案件再审为由,拒绝了我的采访。


采访不顺利,但有不少疑问,比如:项目破产清算后评估价为5.4亿元,但最终只拍得2.98亿元;为何明明能进行破产重组,却偏要进行破产清算?为何只是少部分债权人要求拍卖项目,却依旧得到支持?地方政府明明在问政四川上承诺拍卖后为业主办理产权证书,为何最后等来的却是一纸解除合同的通知?因为当地政府关键部门不接受采访回答问题,到最后还是有一些疑问未被揭开。


值得欣慰的是,《四川成阿新城烂尾九年之殇:购房农民施工企业面临血本无归》的调查稿件在微信公众号先刊发后,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中央媒体记者同行前来与我沟通,希望我提供购房户信息,表示继续关注此事。


让我没想到的是,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冯奎研究员也关注到这篇报道,希望我能详细地提供一份情况说明,上报国家发改委。我马上联系业主方律师,他连夜撰写了一份近4000字报告,提交给了冯奎研究员。


当然,当地一些部门也跟我联系,希望沟通此事。


在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了记者的责任和操守。


既然选择当一名记者,注定就会与社会上一些不公正的事情对立。笔墨随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群众转,这是当代记者的担当,记录人民的生活,阐述群众的故事,为行业进步奔走。虽然这过程艰辛和劳累,甚至会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


但是,那又如何?


我不驱霓车华盖,但身后必作春雷。


以后的日子,我还会随时整装待发,到新闻现场去。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烂尾楼
2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