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从小村庄到全球科技高地 中关村崛起之路

2019-04-25 09:20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1.jpg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jpg

|中房报记者 秦龙 北京报道

“在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有两个‘村’彪炳史册,一个是安徽小岗村,开启了农村改革先河;一个是北京中关村,吹响了科技创新号角。”纪录片《中关村》这样描述它的历史定位。

中关村,中国科技创新的起点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试验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仅是北京西北郊一个被麦田与农舍包围的小村庄,在政策支持下,慢慢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成长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到1988年),在1999年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与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风向标。

4月11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媒体采访团,一同走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在展示交易中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石墨烯材料制备,在这些最前沿技术领域,中关村都孕育无数高科技企业与人才。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中关村积极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示范区内已聚集300多家跨国公司总部或研发中心,中关村境外上市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千余家,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区域。

“在大发展时代,一个企业、个人的成败微不足道,每一片浪花是微不足道,但是所有的浪花加在一起就成了大海的波涛。”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陈春先说。

访问美国归来后,陈春先心中萌生出了一个中国硅谷梦。这位敢为人先的科学家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大学象牙“下海”跳进市场当中。1980年10月23日上午,陈春先和同事在中科院物理所试验大楼东北角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里,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是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的前身。

在陈春先开始创业的同时,中科院的另一个研究所——计算所也在悄悄酝酿着变化,中科院王洪德、后来的京海集团董事长看到陈春先的“举动”,他心中也开始有了变化。

1982年12月22日,王洪德走出中科院计算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北京京海计算机开发有限公司。这之后,在中关村大街上,京海、科海、四通、信通等公司纷纷成立,被后人称之为 “两通两海”。

数据显示,从1983年到1985年,先后有300多人到中关村创办科技企业,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198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该年 5月,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海淀区划出一百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令中关村民营企业家兴奋的是还有相关政策支持,这为中关村民营企业的创立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关村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篇章,之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从中关村第一家私营企业用友集团到1988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具有独立法人的科技企业达到148家,再到1990年底,达到了930家。1991年又超过了1300家。

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关村作为中国创新前沿“阵地”开始吸引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张朝阳决定回国创业,拿到了25万美金投资之后,爱特信公司在中关村成立,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爱特信之后更名为搜狐,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辉煌时代。仅在2000年这年春天,中关村新诞生149家企业里,就有50家网络公司;进入新千年后,新浪、京东、百度等一批互联网公司也在中关村发展壮大。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中关村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一个排头兵和引领作用,无论是在PC机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时代,乃至现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中关村都有一批又一批企业在引领着发展潮流。”

到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2万家。面向未来,一个世界级的创新窗口日渐成型。

中关村创新发展历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中关村:共和国科技创新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中关村地区逐渐成为科教创新资源聚集区,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大批著名高等学府和国家级科研机构。

中关村先后经历了电子一条街,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发展时期,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园区。


1978年-1988年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时期

科技人员下海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先后召开,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率先冲破传统科研和经济体制束缚,下海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到1987年底,在中关村大街、成府路和海淀路一带,涌现出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各类科技企业148家,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格局。

这一时期,中科院研究院陈春先创办我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科技服务部。“两通两海”等企业成立,采取“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机制。

1988年-1999年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时期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海淀区划出一百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实施税收、财政、海关等支持政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这一时期,第一家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北京比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地区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1999年-2009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期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区

199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的批复》,要求中关村发挥优势和特色,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2009年至今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期

我国第一个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哟哀求全国提升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编辑:本站编辑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