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好房子
A+
李铁:中国城市的活力还没有完全释放

2019-06-13 12:04

以下为近日李铁的公开演讲内容节选:

 

谈一谈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怎么样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当前经济形势面临挑战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现在看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很严重,然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到现在也在下滑,虽然在下降,但是和中美贸易战并没有关系,关于未来的信心和预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各大公司的,特别是与国际贸易以及IT相关公司的股票下跌。但是看GDP增长速度,从高点14.2%下滑到现在的6.6%,不是今年一年的事情,而是历年累积的结果。各地方的GDP增长速度也在下降,有18个省比去年同期下降,这个看图可以看到,不讲了。

 

刚才大家讲的房地产,我们从2016201720182019年看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速度也在直线下降,从-22.4%到现在一直维持负增长,那边看2017年到2018年底整个下滑速度也是非常明显的。

 

汽车行业也正面临着28年来最严重的下滑,乘用车销量最严重的时候下滑了负20%多,这是很低了,到今年第一季度下滑10.7%,看上去汽车行业的冬天来了。我们要研究做什么样的调整。

 

我们通过数据看到的不仅仅是投资的下滑,也不仅仅是GDP增长速度的下滑,而是全方位的下滑。再看工业制成品也是如此,家电、冰箱,洗衣机,从过去的增长到现在也出现了下滑,从数据中显示, 20183月-6月的家用空调当月销量同比增长速度比2017年有比较大的下滑。

 

同时地方债务直线上涨。除了少部分省市外,大部分省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公共财政收入比值越过了警戒线,最高的达646%

 

还有,去年之前,我们曾经预测中国的旅游发展出现井喷期,2017年是最火的时候,到2018年、2019年旅游业也是处于下滑的状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的增长速度也是下滑的,国内旅游下滑近三个百分点,20172019连续三年春节期间的全国接待游客增长速度连续下滑,下滑了将近一半,这反映出消费状况的不乐观。

 

然后看就业,从2013年到2018年,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到2018年仅为-0.0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2019年以来实际上还是处于负增长状态。这和目前的中美贸易关系的恶化肯定没有太大的关系。

 

二、产生问题的部分原因。

 

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城市转型面临挑战,粗放发展模式抬高城市发展成本和产业发展成本,而城市的变化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变化。一是土地成本,我们举了几个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工业用地平均地价,除了苏州相对平稳之外,深圳、上海、广州等均呈现明显上升,从东中西部来看,综合用地平均地价也是处于上升的状态。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大的红利就是土地,当然这个红利也在逐渐消失。

 

第二个劳动力成本。从图上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快速上升。我们再看长三角也是基本上都处于上升状态。

 

第三个是环境成本。我们知道去年环境治理的风暴席卷了全国,以北京为例,20162017年整治了一万多家的“散乱污”企业,河北关停取缔6.8万家“散乱污”企业,山东清理整治8.5万家,天津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这么多企业因为环境治理被清理关停,一方面环境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经济数字的增长,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这是必然的。

 

第四个体制成本。体制成本确实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比如说土地管理制度,行政区划体制,等级和城镇管理体制。如果体制改革没有进展,会造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改革仍相对滞后。首先,在户改和农民工市民化方面,我们推动这么多年的改革,效果怎么样?实际上最近媒体都报道过,以北京为例,2018年北京外来人口近800万,当然北京由于居住证的限制,申报积分落户才有12.4万人符合条件,最后能办理落户的是6000人,公示名单是这样的。如果按这个数字,要花1300年才可能解决完这800万人口落户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户籍人口的城镇化速度也还在增长。但是实际情况如何?以安徽为例,安徽城乡属性调整的落户占了80%。也就是把村直接转为城市化地区就可以了。真正涉及到务工经商和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并没有多少,城中村改造占了10%,购房占了2.3%,算起来真正的落户,农村直接转为城市化地区的占比非常之高。这项改革从2014年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提出到目前基本没有得到落实。虽然数字有变化,但城市化却没有实质变化。

 

还有一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么多年基本上没有看到大的进展,只不过在33个试点中封闭运行“三块地”改革。大家关心的宅基地问题,今年中央12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对城乡要素的市场流通渠道,仍然是以政府的征地为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市场也没有放开。实际上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在增加,而农村占地从原来的17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9万平方公里,城乡两头都在占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关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土地财政。为什么地方债务频发?就是因为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过高,政府转型没有实现,这是造成地方财政债务越来越大的原因。这个债务和房地产过度开发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三四线、五线城市,政府为了追逐土地财政利益,过度发展房地产,导致房子卖不出去,没有实现预期收益,转而形成了债务。一旦控制房地产的发展,就会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另一方面我们土地成本高,更多的是在大城市,像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土地成本高,包括地级城市的土地成本都比较高。但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都市圈周边还有相当多的小城市没有发挥作用。过多的压力集中在高等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难以释放出来。

 

三、发展的潜力。

 

我们还有没有牌可打,特别是现在面临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期。记得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美国的高科技已经被中国赶上来了,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这个大市场对全世界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

 

首先是中国城镇化人口规模巨大。我们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正是已经进城但却没有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这部分人,2.26亿,这是未来需要实现市民化的城镇人口,只要他们真正实现了市民化,会大大拉动内需。如果我们保证真实的城镇化率能提高到了70%,那我们的城镇人口将接近10亿,意味着还有2亿多的增量,加上2亿多的存量,总共有接近5个亿的城镇化人口,这些人口进城后会消费和投资,住房供求关系都要发生变化,这个大趋势是不可更改的。农民进城之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会带来其他消费的提高,同时也带来房地产销售的变化。这些未来新增的城镇人口和市民化的人口,所产生的市场效应是任何国家目前都不具备的。

 

很多人说中国房地产出现了泡沫,我们把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日本和韩国的进行比较。在城市化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增长也处于高速阶段,但是一旦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下滑,当最大的内需释放完毕的时候,就要全部靠外需,而我们中国的内需潜力还没有释放。我们再看城镇化与房地产销售面积的曲线,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当我们允许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他们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第二个是科技创新。我们从数据上看,城市网民不到6个亿,农村网民2亿多,如果我们增加4个亿的城镇人口,那么对技术变革需求的刺激也会放大,这个也是从创新的角度,中国的城镇化大市场,潜力是无比巨大的。

 

第三个改革释放的人口潜力和土地潜力。在中西部地区,农民需要城镇化的土地变革来分享收益,如果农村的土地参与了变革,形成的收益和未来的进城就业创新在一起,会增加更多发展红利,所以释放土地潜力和人口潜力是未来最大的发展机会。

 

农民进城后的购房潜力有多大?我们看2010年,农民工居住情况中,购买住房的占比仅0.8%,到了2016年进城农民工购房居住的占17.8%,到了2018年变成19%。从这个变化可以看出,现在和过去农民的消费观念不一样了。过去农民进城的收入拿到家乡村里盖房,互相攀比。现在则是要回到家乡的县城去买房。农村的孩子结婚必须要在城里买房,要解决老人的赡养、医疗、孩子教育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中60%是举家迁徙在城里生活,这批人购买住房的潜力是巨大的。城市化最大的潜力释放就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还有一个,就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达国家的小城市数量远比中国的小城市多得多,我们现在的大城市越来越不包容了,人口还在往外撵,但是真正能容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这里城市的各种成本没有那么高,房子也没有那么贵。可以满足大量中低收入人口购买住房的需求。因为特大城市的房价高,中低收入人口买不起啊。但是我们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优势却没有动用起来。城市包括行政辖区总体还是在控制和排斥人口,实际上可以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承接大城市功能疏解的作用。

 

回过头来讲房地产,它和实体经济连在一起。没有房地产,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买电视、洗衣机、冰箱的需求,不可能啊。没有房子你会买车吗,也不大可能,少部分人会,大部分人不会。因为我们有城市化的红利,我们还有15年到20年的红利期,这个期间怎么调整城镇化的政策,我们希望尽快推动改革,所以这次中央提出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契机。

 

四、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契机

 

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户改、土改、行政管理体制等几项改革,释放中小城市活力,降低城市发展成本,激发经济活力,降低体制成本。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打通城乡间的要素壁垒。我们现在的房价过高,城市发展成本和产业发展成本过高,因此需要新的空间,通过释放小城镇发展的活力,可以降低发展成本,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还可以释放农村的土地资源潜力,因为农村还有更多的闲置的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特别指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二线城市。中央12号文《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也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这里所说的个别的超大城市也就是北京上海,剩余都不算个别。这么多城市如果真的放开户籍管理,把积分落户条件大大的放开,会解决多少人进城,会有多少投资进来,会带来多少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是房地产等产业发展的助力。房地产在未来15年是中国增长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重点就是,有房子才有一切其他消费的可能。

 

第二,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把收益从一次性变成长期的利益,降低发展用地的成本,这些都是可做的事情,包括允许宅基地怎么样的流转。目前文件已经提出,宅基地的流转可以突破村的限制,流转范围的扩大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变成农民进城投资和就业的资本。这两个文件颁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关键在于落实。

 

第三个,继续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允许一些计划内的土地指标支持发展成本较低的小城市和小城镇。,在2000年,全国把县以下的开发区全部关掉,结果保留了2000多个县以上的开发区。但是目前看,三四线以上的城市由于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土地成本抬升。而五线城市和小城镇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工业要远离大都市,向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这个转移需要在更小的城市寻找低成本的发展空间,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激发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这也要求以城市为主体,形成了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我们要好好学习领会中央和有关部门颁发的文件精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通城乡要素壁垒,推进各项改革,这是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手段。当然,房地产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谢谢大家!


编辑:本站编辑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