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公司
A+
资金承压 降低房企拿地意愿

2019-09-16 20:13

| 中房报见习记者 孙晓萌 北京报道

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综合今年1-8月份的数据情况来看,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25%,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降温,房企拿地力度大幅降低。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我国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明确信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原则下,房地产市场退烧表现明显。多重因素影响下,房企拿地意愿有所下降。

调控趋紧

购地面积同比下滑25%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2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6%,降幅比1-7月份收窄3.8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6374亿元,下降22%,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

张大伟分析认为,土地购置面积与成交价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一方面主要受到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密集发布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性价比房源有所减少。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8月,分别进行了68次、21次、15次、60次、41次、46次、56次和60次政策调控,全国房地产调控达到367次,累计次数刷新了房地产调控纪录,相比2018年1-8月份的315次上涨了17%。与此同时,各地楼市政策的密集程度也处于历史前列。

土地购置面积与成交价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的同时,降幅却有所收窄。不过降幅收窄并不代表房企拿地态度已发生转变,相反今年8月已有有部分房企表示,将暂停或暂缓拿地。

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在出席公司投资者会议时表示,下半年没有拿地指标,除非特别好的机会,公司基本停止拿地;碧桂园方面也在业绩会上称,在一线到五线城市布局中,有合适的、符合标准的拿地机会时才会出手。

此外,万科虽没有明确表示缩减拿地计划,但对于拿地也持谨慎态度。在公司2019年上半年业绩推介会上,万科首席运营官、执行副总裁张旭表示,万科根据收了多少钱回来才去拿地,没有固定的拿地计划。

融资从紧、资金承压

房企投资分化降温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从中央到银保监会,正在逐步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风险把控。

继房地产信托业务收紧之后,7月13日,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其中提及境外美元债所筹资金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以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

此外,监管部门不仅对部分房地产贷款过热的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还启动了在32个重点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融资渠道一直在不断收紧,房企资金压力也在增大。张大伟坦言,资金成本也是影响企业拿地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资金压力之下,房企拿地逻辑也发生变化。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月上旬全国土地市场明显降温。据张大伟介绍,9月初至今累计超过5亿元的地块合计50宗,这50宗地块的平均溢价率只有7%。其中20宗地块是底价成交,占比高达40%,刷新年内最高纪录。另外有19宗地块的溢价率超过10%。而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仅2宗。综合上述情况,张大伟坦言,整体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已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房企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