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经理人访谈
A+
品牌业态结构在武汉会有显著调整

2020-04-23 21:10

中房报记者 唐军 武汉报道

目前,全球疫情正处于暴发的高峰,这次百年难遇的灾害冲击了我们经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仍面临挑战。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恶化,有些产业链面临断裂,没有独立的孤岛,房地产行业难以独善其身。由于防疫仍然不能松懈,餐饮、游乐、商贸零售等服务业的消费人群,还未回归,这些处于房地产产业链上的行业不能及时恢复元气。为此,本报专访了CBRE世邦魏理仕华中区董事总经理罗瑾。

1.png

嘉宾:CBRE世邦魏理仕华中区董事总经理罗瑾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旅游、娱乐、餐饮、酒店、影院、商业零售等行业面临挑战,请分析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罗瑾:我们认为,实体商业的线下客流复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对于商场和门店而言,除了通过促销活动来提升销售外,亦不能忽略对商场环境安全性的把控,如定时消毒、体温检测等,以提供给消费者放心的购物环境。

在不同业态的客流上,也会有不同的恢复周期,餐饮、超市等与基本生活需求相关的业态有望率先复苏,而购物逗留时间相对较短的零售类业态次之,相对而言,需要长时间逗留的室内体验业态则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

与17年前的“非典”时期相比,此次疫情对城市的冲击更严重,商场和品牌商都面临销售额和租金收入明显下滑,但此次在维系消费者粘性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举措,疫情期间很多商场和品牌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出“云导购”“云直播”、线上商城和企业小程序,并结合多渠道的配送平台,无接触直达消费者。待疫情受控或结束后,商场和品牌预计将推出更多吸引客流的线下优惠促销、互动体验。

中国房地产报:疫情对市场的需求端的冲击有多大?

罗瑾:对市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不同的物业其影响会有不同。

零售市场:

对国内零售商业从业者而言,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非常艰难,无论是物业的持有方、运营方还是品牌方都在经受着销售、运营及财务方面的挑战。伴随国内着疫情防控形势日渐向好,疫情期间的短期变化与现象,或将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乃至商家的商业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此次疫情对整个零售行业都是一次历经变革的考验,而受创程度较大的餐饮行业则需要重新思考品牌定位、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从细分餐饮品类来说,如咖啡、茶饮等堂食比例较低的轻餐品类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以堂食为主的传统餐饮受疫情波及更为严重。我们认为,具备快速应变能力和转型能力的品牌将在疫后市场表现更佳,而这正与品牌在过往经营中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门店配置、餐品研发和员工培训等息息相关。

CBRE世邦魏理仕认为,疫情不会对现有商场及购物中心的出租率造成严重影响,但新项目或将推迟开业,并提供阶段性的租金优惠。全年来看,疫情对于武汉以外主要城市零售物业市场影响相对不显著,但武汉市场会迎来部分品牌业态结构的显著调整。

写字楼市场:

疫情的威胁对商务活动形成阻碍,导致今年一季度写字楼租赁市场的放缓,企业资本支出计划或将推迟,特别是餐饮、零售和交通运输等受影响较大行业的租户。对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影响将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在城市间有所差异。在疫情能较大程度控制在湖北省内的前提下,其对全国写字楼租赁市场(武汉除外)的影响将是短暂的,租赁活动最早可能于第二季度末全面恢复。此外,金融业的加速开放将部分抵消这一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可能会促使更多租户和业主更加关注灵活办公、物业管理、办公场所环境和员工福祉。

工业物流市场:

鉴于电子商务是仓储物业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新冠疫情对该市场的影响有限,相对于商业及办公楼业态,工业物流市场更有韧性。在疫情中,作为中国物流枢纽重要战略地位的武汉,铁路、航空、道路及水路运输行业并没有停止运转,只是放慢了速度,极尽全力的保障城内的日常生活及医疗物资的运输。从3月中旬开始,快运快递企业纷纷稳步加速恢复运营,至4月中旬,物流企业基本全面复工。

中国房地产报:您了解到武汉是怎样积极恢复经济的?市场恢复的状况如何?

罗瑾:随着全国疫情得以陆续控制,中央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政府将增加财政赤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稳定经济增长。政府投资还会启动新基建热点,例如5G,智慧城市和冷链。医疗设施也会是政府投资重点。这次疫情反映,部分城市缺乏足够的此类基础设施。政府还将继续为先进制造业(如制药,航空和电信)提供支持,不仅是出于短期经济刺激的需要,更是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转型的要求。

武汉作为疫情中心,武汉市实施强有力财税扶持政策,加速推动武汉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随着城市交通的恢复,武汉的部分支柱产业已在陆续复工。截至4月3日,全市115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复工率超过九成。截至4月4日,武汉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累计已复工1006个,复工率75.9%,总投资23955.2亿元。武汉的高新科技企业以科技助力抗疫及回馈全球,医药企业第一时间开发出诊断、检测等相关产品,华大生物在疫情期间检测总量超过30万人份,其检测试剂盒国际订货量逾百万人份,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德生物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获得欧盟CE准入,已进入多个国家试用和销售。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品牌业态结构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