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媒体聚焦
A+
居家、社区养老新趋势,物业破局养老难题

亿欧网

2021-07-13 10:03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202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4.03%,中国将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一直在创新高,2020年这一比值高达19.70%,且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独居或与伴侣居住,养老服务缺失情况日益严峻。


根据民政局数据,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约为483万张,平均每100名老人的床位数仅为1.8张,供需严重不匹配。此外,养老机构存在盈利难的困境,往往需要政府补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因此,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比例遵循“9073”,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所以,提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势在必行。


而“物业+养老”模式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场景中发挥着支持性作用,不仅可以为居家老人提供“一碗汤”距离的服务,还可以建设社区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全方面的养老服务。因此,“物业+养老”模式是民之所向,大势所趋。


政策支持,利好“物业+养老”


事实上,我国早已出台多个政策支持“物业+养老”新模式。


2013年,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国务院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2020年12月3日,住建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强调“为了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


2020年12月15日,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强调“要以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2021年1月5日,住建部、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此外,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出台相对应的实施意见,支持社区试水“物业+养老”的新模式。


布局养老好时机,物企领跑新赛道


据工信部数据,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物业+养老”新模式未来在其中的比重将快速上升,众多企业瞄准风口,纷纷布局新赛道,其中以房企旗下物业公司和独立的第三方物业公司为主导。


物业公司通过与养老公司、医药公司合作,推出新养老子品牌,建立养老中心等方式,进入养老领域。


龙湖智慧服务集团是龙湖集团旗下物业服务公司,截止2020年末,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145个城市开展规范化的物业服务。2021年4月21日,龙湖智慧服务集团与安馨康养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探索“物业+养老”模式。


奥园健康生活集团是中国奥园地产集团旗下的服务型企业,业务聚焦“大健康服务、智慧社区服务、城市生活服务”。2020年,奥园健康与广东大翔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升级小区康养服务。此外,奥园健康推出了优质综合养老服务品牌“幸荟里”,建立医养结合的幸荟里颐养中心,设立金奥社区颐康服务站,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全方面服务。


长城物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物业公司,在养老领域布局较早。2009年与美国科特勒公司合作,从全球视角考察养老市场;2011年,成立“共享之家”,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半托和持续照护全托;2013年,与美国HISC合作,成立“护明德居家养老”品牌,以“特许经营加盟”方式拓展业务。


“物业+养老”模式的优势


未来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物业+养老”模式或成为融合社区居家养老的主流模式,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从消费者(老年人)考虑:首先,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老年人更偏好于居家养老。物业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具有先天的距离优势,解决老年人不愿离开“家”的难题。其次,物业公司更熟悉所管理的社区,可以根据社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适老化改造,并提供相应的上门照护服务。


从物业公司自身考虑:首先,物业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物业管理和延伸出来的的社区增值业务。一般而言,社区增值业务的利润率要高于传统物业管理,但是目前上市物业公司的社区增值业务占比不到10%,因此将延伸服务进一步扩大至养老业务,有利于物业公司提升营收和利润。其次,因为部分养老服务与原有的物业服务有重合,例如保洁、安防、急救等,因此物业公司开拓养老服务具有成本、运营、渠道等优势,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物业+养老”模式的挑战


当然,任何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物业+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专业型人才培训周期长,且流失严重。


因为助老服务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将物业公司原有的员工转型为养老服务型员工,必须经过较长周期的培训。这导致公司付出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影响盈利水平。


其次,目前养老产业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


企业端:大部分物业公司在养老领域的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诸如保利等头部公司正在形成品牌化和规模化;因为养老产业具有公益属性,大部分养老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营,盈利模式暂不明晰。


消费者端:这一代的老年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养老产业盈利难上加难。


对于自身的短板业务,物业公司应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引入平台或服务商,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度。此外,随着5G技术、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智能硬件与软件中的应用,智慧养老将成为社区居家场景下的新趋势。物业公司也将从服务切入养老产业,逐渐发展为服务与产品两手抓,满足老年人全方面的需求。


综上,虽然目前“物业+养老“模式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亿欧智库认为只要物业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进行科技适老化转型升级,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编辑:温红妹
标签:居家,社区养老,物业,养老难题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