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新闻
A+
“红顶中介”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020-01-23 10:42

行业协会商会曾经长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行业协会或商会甚至滥用背后的行政资源,打着“政府部门”的名头乱收费、牟取灰色利益,成为饱受争议的“红顶中介”。


2015年6月,我国正式迈出了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职能边界的第一步,148个试点拉开了脱钩改革的大幕。如今,这场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正在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开,并将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脱钩任务。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已有35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向民政部报送了脱钩实施方案。目前,民政部正在按照程序对脱钩实施方案进行核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督促相关业务主管单位扎实稳妥推进后续脱钩工作。


过半协会脱离挂靠

年底全部实现脱钩


据统计,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数量近8万之多。脱钩改革意味着利益剥离,要让这些行业协会彻底脱离政府“下海自谋生路”,难度确实不小。

 

201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部署开展脱钩试点工作。“红顶中介”与“政府红招牌”脱钩大幕正式拉开。紧接着同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组”)。

 

脱钩工作从全国148个试点开始的。这148个试点全部来自于中央部委机关,包括中国价格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之前大多冠以“中字头”的单位,涉及发改委、交通部、教育部、住建部、国资委、工信部等。

 

作为此次脱钩系统工程的主导部门——发改委和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先后开展了3批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底,422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和5318家省级行业协会实现与行政机关脱钩,均超过应脱钩协会总数的50%,为全面推开脱钩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2019年8月,发改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脱钩改革工作全面推开。

 

实施意见确定了795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名单。据《法制日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这些协会商会若以业务主管部门划分,前三名分别是国资委272家、体育总局89家、工信部39家。

 

据了解,这份名单中包括了前述已完成脱钩的422家,还有拟脱钩的373家(涉及35个业务主管单位)。最晚至2020年底,这些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都必须按规定要求和时限完成脱钩。

 

为了顺利推进脱钩工作在全国的开展,联合工作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全面推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全面推开地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改革时间点、路线图和责任方。


同时,发改委还举办了全面推开脱钩改革动员部署暨专题培训班,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就脱钩整体安排、综合监管、党建、机构编制、减税降费、政府购买服务等配套文件和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实操指导。


截至2019年底,已有35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向民政部报送了脱钩实施方案。民政部正在按照程序对脱钩实施方案进行核准,并联合国家发改委,督促相关业务主管单位扎实稳妥推进后续脱钩工作。


真正实现自主办会

促进协会健康发展


针对脱钩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意见要求实现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和党建外事“五分离”:


机构分离。取消行政机关(包括下属单位)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行业协会商会依法直接登记、独立运行,不再设置业务主管单位。


职能分离。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剥离行业协会商会现有行政职能,行政机关不得将其法定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商会行使,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资产财务分离。取消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直接财政拨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发展。


人员管理分离。领导干部退(离)休后3年内一般不得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个别确属工作特殊需要兼职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退(离)休3年后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方可兼职。


党建外事等事项分离。脱钩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工作,按照原业务主管单位党的关系归口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领导。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工作,由各地党委成立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统一领导。


“‘五分离’使行业协会商会与原来的业务主管单位全面分离,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办会,这才是此次脱钩工作的核心价值。”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这样不仅取消了双方的隶属关系,明确了各自的职能定位,还从根本上切断了两者间的利益联系。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脱钩行业协会商会,在转换机制中尝到脱钩改革的甜头。据第三方评估显示,超过70%的行业协会认为,脱钩后协会有了更多自主权,减少了束缚,放开了手脚,激发了活力,自身优势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据了解,脱钩后有的协会商会更加贴近一线,服务于企业和行业发展。比如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带领机电企业先后应对了380多起反倾销、反补贴和重点调查案件,有力维护了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权益。


有的协会商会在脱钩后实现了人员、收入、品牌业务等从小到大的转变。比如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自脱钩以来,行业服务项目从无到有,会员单位从56家增加到300多家。


还有的协会商会更加主动发挥优势,为宏观经济部门提供专业化决策咨询。比如钢铁、煤炭去产能和电力、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的很多工作,都是依托相关行业协会推进的。


“一方面,协会服务对象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更广阔的市场,更好服务于企业和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协会更加主动发挥优势,参与行业立法、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数据统计、评估评价、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上述负责人说。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分析认为,“放管服”改革是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而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工作则是推进我国“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各类全国性、地方性行业协会、商会,被人戏称为“二政府”,有的甚至还承担了不少政府审批、许可、收费的行政管理功能,这为明确切割市场与政府之间界限“添了不少麻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这就必须对行业协会商会等这些“二政府”“红顶中介”进行脱钩改革,明确其职能定位。


地方改革有序推进

后续发展难题待解


全国层面的行业协会、商会的脱钩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改革之风也从中央层面推向地方。各地发改部门、民政部门也正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好省、市、县三级脱钩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层级的大大小小的协会商会近8万家,脱钩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脱钩改革难就难在不仅要实现脱钩,还要建立起脱钩后的新体制,使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并更好发挥作用,这也是检验脱钩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层面协会脱钩改革工作的示范效应,带动地方上的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山东省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截至2019年底,已有3052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占任务总量的75%。同时,山东省加大涉企收费的规范力度,对318家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计划进行了公示,今年全省降低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9316万元。


2019年12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就重庆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征求社会意见。据了解,在422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中,目前已脱钩331家,拟脱钩91家,待脱钩占比超两成,包括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乒乓球协会、重庆市温泉旅游行业协会等,而剩余未脱钩的需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今年1月初,河北省96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完成脱钩改革任务。其中,96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与21家行政机关取消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45家与行政机关合署办公及使用行政办公用房的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共清理腾退行政办公用房1001.56平方米。


脱钩改革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问题与困难也不少。


在2019年11月29日和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联合举办的两场脱钩座谈会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鲍国明反映了很多脱钩后的行业协会商会共同面临的苦恼,即在工资待遇、住房、养老等福利方面没有优势,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会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还在发言中建议,“尽快完善财税支持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细化政策,扶持和支持脱钩后的协会发展”。


根据发改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前期试点情况看,整体推进脱钩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在新型管理体制下运行,如何实现新旧政策更好衔接。二是脱钩后,协会不再仅仅接受某一个业务主管单位的日常管理,如何对协会进行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三是不少行业协会商会过去长期按行政化方式运行,脱钩后短期内可能还难以适应,如何进一步培育和支持协会健康发展。四是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真正实现依法自治,如何增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不等于脱管,脱钩后要切实加强监管,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真空。”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建议,应该加强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的社会监督,鼓励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监督,提高行业协会商会管理的透明度。同时,配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编办等部门,做好涉企收费清理工作,对行业协会商会利用业务主管部门影响、借用行政资源、依靠代行政府职能或凭借垄断地位乱摊派、乱收费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中介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