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人物特写
A+
高国力:统筹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房地产网

2023-01-13 20:46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导高国力

刘伟/发自北京

“十四五”规划提出三个概念:都市圈、城市群、中心城市,分别代表了3种城市形态,这3种形态城市如何高质量发展?

1月11日,一场以“相信的力量:进化及重构”为主题的“2023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暨CIHAF第二十三届中国住交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导高国力围绕城市的不同形态,分享了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一是控制城市群数量,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19+2”的城市群格局,涵盖了我们国家未来新型城镇化重要的国土空间,不宜再去盲目扩大数量。二是控制城市群空间范围,不应将越来越多城市纳入城市群空间范围;一味盲目扩大势必带来城市群范围经济边际效益的下降,最终结果是不利于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且有可能引发城市群相互间恶性竞争和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恶性竞争,所以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理性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主办。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早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就已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

高国力认为,推动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在四个重点领域进一步聚焦。

一是推动城市群交通运输通达通畅。现在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通达性总体上比较完善,但在交通运输的软性服务、交通治理、收费制度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影响城市群交通运输通畅的目标实现。

二是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一体化协同推进,而不是在城市群内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因为水体、大气都是流动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是处于扩散的,所以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动生态环保的联防联治。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衔接共享。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是交通、生态环保,还要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在城市群间的对接流动,要有共享的可行性机制,这是体现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

四是产业协作、链群配套。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靠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构建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的关联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业集群低中高端在不同城市间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这是保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都市圈不是单一圈层

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区域和空间形态,其发展将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具体数据来看,获批的7个都市圈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15%。

“都市圈是推动我国扩大内需、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持经济进一步增长、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高国力强调。

高国力表示,都市圈提倡的是同城化发展,即依托核心城市,以轨道交通为先行,把核心城市周边一定的空间范围纳入到同城化发展轨道上来。推动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他认为有两个重点:

一是正确理解都市圈划定标准,其中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将一小时通勤圈作为都市圈空间范围标准,科学合理界定一小时通勤圈的“站到站”和“门到门”的差别化标准……

二是都市圈不是单一圈层,其有4方面内涵:第一是通勤就业圈,都市圈没有就业机会就没有通勤需求;第二是产业协作圈,必须要有产业协作的内在分工,这是保证通勤就业圈的重要前提;第三是要有统一市场圈,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要破除行政壁垒,要真正做到市场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和要素有序流动;四是品质生活圈,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打造成一个优质品质生活圈,这是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强化中心城市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有687个城市,未来一段时期首先要强化中心城市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中心城市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重要载体。

高国力认为,我国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代表的头部城市,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I型、II型大城市分别为14个、70个,其余578个均为中小城市,从城市数量上看是以中小城市为主。

还有一头是以县城为代表的众多中小城市,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级市有394个,县有1742个,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加强县城的优化发展,推动县城功能配套完善和便捷高效,不能只注重生产不注重生活,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人口产业要素聚集,以增加人气商气。

高国力强调,要把县城打造成城乡融合的重要枢纽、解决就地城镇化的载体,不要使农民工过多过快涌向超大、特大城市,在这方面大有空间可为。

对于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国力认为,还要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国土空间、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有合理规模。

最后,对于紧抓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三大攻坚”任务,高国力认为,“十四五”期间要撬动政府、企业、市民多元化主体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不仅仅要依靠政府,也需要更多主体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同时也要应用更多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向城市基层组织下沉,强化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自治效能的提升,探讨形成多主体、多层级的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可行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高国力
1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