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人物特写
A+
对话“长城修缮第一人”程永茂:要给后人留下真东西

中国房地产网

2023-03-20 08:45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历史起点,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建筑建造领域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不止步,在“精工建造”“中国高度”持续强化的今天,《中国房地产报》推出“第二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系列报道,弘扬“工匠精神”,汇聚时代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期嘉宾:程永茂

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

中国长城修缮第一人

北京怀建集团古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他是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一位自称“能给后人留下真东西就是值得高兴的事”的老匠人,他就是被誉为“长城工匠”“中国长城修缮第一人”和“最美长城守护人”的程永茂。

近19年里,他完成了北京怀柔区内黄花城、箭扣、慕田峪西、西水峪水长城、青龙峡、河防口等各段长城共近20公里的修复工作;天安门城台保护、太庙牺牲所修缮、广济寺下院藏经阁修缮、八大处公园四处大悲寺修缮等工程,将中国文化传承开来。


中房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随着时代变迁,长城的防御功能早已淡去,但长城的文化却刻进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象征。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中国古长城的保存状况较差,根据国家文物局此前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距今时间最近的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6259.6公里的人工墙体保存较好的不足10%,保存一般的约20%,保存较差的约40%,消失的约30%。

长城的修缮与维护,任重而道远。

在北京怀柔,一位如今已66岁的老人,从2004年便肩负起这一重任,带领团队在明长城最著名的险段开展抢险修缮,近19年时间里,完成了怀柔区内黄花城、箭扣、慕田峪西、西水峪水长城、青龙峡、河防口等各段长城近20公里的修复工作。

这位老人便是被誉为“长城工匠”“中国长城修缮第一人”和“最美长城守护人”的程永茂。

最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一行来到怀柔,在北京怀建集团古建公司一处办公地点见到了他。此时的程永茂刚做完一项手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在向记者说起长城时,他仍显得情绪高昂;说到激动处,便身体力行地展示起办公室内各种瓦作工具的用法。

“能够参加‘国宝’长城的修缮,是我的机遇和荣耀。”程永茂认为,我们现在所做的长城修缮保护工作,就是给后人留下真东西,这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能为保护长城尽自己所能,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

“理想的发芽”

工作中的程永茂。受访者供图

“我是从小听着爷爷讲长城的故事长大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怀柔人,程永茂与长城的渊源要从他还是孩童时说起。

在爷爷给他讲的故事里,有孟姜女哭长城的爱情悲歌、有明朝蔡凯将军与“金汤”的曲折传说,也有中华文化的繁荣、破碎、重组和复兴。长城就像一条衔接古今的隧道,让程永茂仿佛能看到那些令人唏嘘的古老岁月。

童年听的那些有关长城的传奇故事,在程永茂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不过,程永茂第一次真正接触长城,却是在很久以后。

“我是1973年开始干上瓦匠这一行的。”程永茂介绍,那时18岁的我以学徒的身份跟着舅舅学习瓦匠活。想着,“能学一门技术,就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了。”

瓦匠这份工作,程永茂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他慢慢掌握新建及民间小式做法的瓦作技术。到1991年,北京怀建集团古建公司组建,他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公司承接了红螺寺大殿的复建工程后,主要负责瓦作施工。

他与古建筑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红螺寺大殿复建工程开工后,聘请了故宫博物院两位资深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其中一位专家名叫朴学林,他不仅是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还是兴隆门瓦作第十五代景字辈传人。兴隆门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及皇家建筑初建与修缮的参建作坊之一。

在红螺寺大雄宝殿复建工程施工中,程永茂虚心向朴学林请教古建筑瓦作材料加工、做法、操作技巧等。由于基本功扎实,为人又厚道,他很快受到朴学林的赏识,并成为了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得到了师傅的真传。

自1991年从事古建施工以来,程永茂先后完成了多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宣部屋顶、红桥市场屋顶、协和医院屋顶、西客站瓦面工程、鲁迅故居修缮工程、以及东四灯草胡同十九号翻建工程(中央台办编号工程)。在每一项工程的施工中他都认真细致的钻研其结构形制、尺寸做法、异形构件处理。

在朴学林的指导和自己的感悟下,程永茂的技艺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古建瓦作高级营造师。

此后多年,程永茂又亲自主持了天安门城台保护、太庙牺牲所修缮、广济寺下院藏经阁修缮、八大处公园四处大悲寺修缮等工程。

2004年,程永茂接手了他的第一个大规模长城修复工程——怀柔黄花城段长城。童年埋下的那颗关于长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我们修缮的黄花城段长城,便是蔡凯将军故事里的那段。”程永茂向记者介绍。

蔡凯将军修长城的故事,本是个悲剧。

明万历七年,朝廷委任年近花甲的蔡凯修建黄花城段长城,并要求一年内完成。蔡将军不顾年迈体弱风餐露宿,事必躬亲,为使修筑质量更高一筹,到期限时还差150丈没修完。让奸佞找到了机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皇帝不辨是非,将蔡将军斩首。后钦差来查,发现此段山势险峻,长城最难修却被修得极坚固,再查账目笔笔分明,皇帝追悔莫及,刻下一碑“金汤”,以该段长城“固若金汤”之意为其正名。

第一次踏上那段长城,程永茂的感受唯有震撼。

他惊讶于古人在险峻的山崖上修建如此规模且工艺精巧的建筑之难,又深思于如何将这一份触动向后人传递。思考再三,程永茂得出结论,只有脚踏实地、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努力,去完成长城修缮的工作,让更多人见到长城的原貌。

这一次,关于长城修建的故事,注定有着光明的结局。

路在险峰

程永茂在长城上指导修缮作业。受访者供图

长城的修缮之路,并不平坦。

程永茂跑遍了怀柔区域内乃至延庆八达岭、密云区司马台等周边长城进行“考察”,结合史料记载通过对各段长城的修缮年代、工艺特点、材料特点、砌筑做法、形制等细部特点对比,制定抢险加固的修缮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在长城的加固修缮过程中,遇到长城砖规格尺寸多样与普通城砖的尺寸大小不一的,必须提前找到供应厂家订料加工。

在灰料使用方面,北京周边资源紧缺,但程永茂依然坚持使用传统块儿灰现场人工泼制的泼灰。

泼灰的使用方面,最关键的是熟化期。熟化期不足一个月的,会引起墙体膨胀、灰面开裂等质量问题。“宁可让工人放假经济上有些损失也不能提前使用未达到熟化期的泼灰材料。”程永茂说,真材实料,这是一个文物修缮工作者的起码要求,文物都是精粹,文物保护工作者都是精粹的传承人,有责任把文物及文物保护方法以及文保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所以要杜绝使用没按传统要求制作或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每项工程中去。

程永茂的坚持没有白费,最终该工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圆满完成。长城协会的会长、长城专家罗哲文在现场考察的时候,对这段长城的修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在现场提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紧接着,程永茂迎来了更艰巨的挑战。

2016年,他接手了箭扣长城的修缮项目。

对于这段长城,罗哲文曾赞叹:“中国长城看北京,北京长城看怀柔,怀柔长城看箭扣。”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北京长城风光的集大成者,也被认为是明长城最险峻的部分。其中,箭扣长城中的“鹰飞倒仰”段更是“险中之险”。此处坡度接近80度,每一阶台阶只有几指宽,还全都是即将脱落的“搓脚石”。当地人用“鹰飞倒仰猴难攀”形容其陡峭程度,登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长城修缮团队的工人,正在将石料背上山。受访者供图

面对修建的困难重重,程永茂选择咬紧牙关、逆流而上。

“背料难、用水难,是最基本的问题。”程永茂说,由于山岭险峻、山高坡陡,现代的设备都没法施展开,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往山顶上运石料和白灰。

通常情况下,会先用农用车通过农用车小道开到一段,再用骡子往上驮,到了骡子不能踩踏的长城上,只能用卷扬机将材料垂直拉上来去,再用人力搬运。一块砖重20斤~30斤,工人们一人一次只能背两三块,一天下来,背都磨破了。同时,这段长城海拔在1000米左右,极度缺水,需要靠好几个高压水泵,用一根细细的白色水管,将水抽上去。

困难被逐个攻破的同时,程永茂还总结出了一套修缮长城的“五随”工法: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的修缮原则。

“随层,就是随着老城墙的石层、砖层、土层,不能出现错茬、乱茬、搭茬;随坡,就是修复中务必随坡就势,注意坡度、角度的处理;随弯,即按照原有的山弯,该留活角留活角,该留死角留死角,随其自然;随旧,即保留古长城的旧貌,修旧如旧;随残,就是忠实于古长城历史现状,该残的地方要保持残状,保留历史沧桑感。”他解释,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非常高,怎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好,不要去改变原有的工艺,给后人留下真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修缮前的“鹰飞倒仰”段长城。受访者供图

修缮后的“鹰飞倒仰”段长城。受访者供图

经过程永茂及所带团队的修缮,这段“鹰飞倒仰”在保留了古长城原貌的同时,变得更为坚固,也消除了游客和维护人员的安全隐患。“修缮之前,‘鹰飞倒仰’曾多次发生户外驴友坠落死亡的事故。我们修完后,再也没有过类似事故。”

薪火相传

程永茂将修缮长城的经验编写成名为《我在北京修长城》的手册,希望为长城的修缮工作多出一份力。刘洋/摄

热爱可抵漫长岁月,从2004年肩负起修缮长城的重任,至今已近19年。

期间,程永茂带领着团队完成了怀柔区内黄花城、箭扣、慕田峪西、西水峪水长城、青龙峡、河防口等各段长城近20公里的修复工作。随着一段段长城修缮工作的圆满完成,程永茂的事迹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0年10月6日,程永茂获得“最美长城守护人”称号。2021年5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关于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的决议中,箭扣长城的保护管理工作获得了高度评价,成为又一项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的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示范案例。2022年7月16日程永茂作为嘉宾登上中央1台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讲台,2023年程永茂荣获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程永茂仍保持着那颗最朴实的匠心,“能给后人留下真东西,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早已是怀建集团古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程永茂,即便琐事诸多,他仍坚持亲力亲为上长城,遇关键部位更常常亲自动手演示工艺手法。“这些年,只要长城修建,我每周都要爬长城2~3次,最多的时候有5~6次。”

“花甲”之年,程永茂还自学了CAD 绘图软件,将修建的长城绘制成一目了然的图纸,并将修建法则写成朗朗上口“打油诗”,与图画配合印刷成册。他告诉记者,“我正在将修缮长城的经验编成一本小手册,为长城修缮工作更尽一份力。”

长城的修缮和古建瓦作技艺的传承,始终是程永茂最记挂的事。

程永茂一直珍藏着师傅的一把瓦刀。

“木匠传斧子,瓦匠传瓦刀。师傅当年把这把瓦刀传给我,这是当年修缮角楼时用过的刀。”如今,这把瓦刀提醒着程永茂,薪火相传的重要性。

2022年9月,在箭扣“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举行了收徒仪式,程永茂收了十七代弟子4人。对于收徒,程永茂的门槛很高,这一代弟子的平均年龄是50岁。“不能随便收一个徒弟,砸了我们兴隆门瓦作牌子。因此,每一个弟子,都是我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考核,优中选优的。”

程永茂使用的微信名叫作“程老剑客”,颇有武林侠气。他对瓦作技法的传承,也有着类似武侠小说的理解。

“先德行,后技能。”他认为,兴隆门瓦作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不能让一个心思不正的人成为门派继承人。瓦作这项工作1年~2年是感悟不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务实工作和学习,因此,在做事方面,耐心、责任心和吃苦的能力是必备的;在做人方面,诚实、守信是必备的。一个好瓦作匠人,不应止于技艺的高超,也应有着优良的品行。

说到此处,程永茂望向对门正忙于整理资料的“大徒弟”,露出欣慰的表情。显然,薪火相传的故事,仍在继续。

对 话

程永茂:做好瓦匠人要先德行后技能

程永茂向记者展示瓦作工具,身后是他亲自绘制的长城修缮总平面图,墙角放着他自制的登山杖。刘洋/摄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长城修缮专家”,是什么契机让您与长城结缘?

程永茂:我是土生土长的怀柔人。怀柔的长城是比较出名的,再加上,我从小听着爷爷讲长城的故事长大,比如:孟姜女哭长城、蔡凯将军修长城等,所以对长城一直是抱着一种特别的情怀的。但是跟长城结缘,是很久之后。正式与长城结缘是在2004年。那一年,我接手了第一个长城修复工程——怀柔黄花城段长城的修复。这也是爷爷讲的故事里,蔡凯将军修建的那一段长城。

中国房地产报:从2004年的黄花城,到慕田峪、青龙峡、鹞子峪等,再到箭扣,您已经修了20公里左右的长城。在长城的修缮工作中,您经历的困难有哪些?是如何克服的?

程永茂:在漫长的岁月里,长城受到了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影响,坍塌损毁较为严重,加固维修迫在眉睫。由于长城施工具有地域广、因地制宜、区段差异等特点,又要遵循原始修缮工艺方法,保持长城的古朴风貌,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和修缮后原汁原味的感觉。于是,我在怀柔区域内乃至延庆八达岭、密云县司马台等周边长城进行多次“考察”,结合史料记载通过对各段长城的修缮年代、工艺特点、材料特点、砌筑做法、形制等细部特点对比,制定抢险加固的修缮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其中,2016年接手的箭扣长城的修缮项目是比较特别的。这段长城一直被认为是明长城最险峻的部分,当地人用“鹰飞倒仰猴难攀”形容其陡峭程度。修缮这段长城时,背料难、用水难是最基本问题,当时主要是通过人背肩扛拉上去的,一块砖重20斤~30斤,工人们一人一次只能背两三块,一天下来,背都磨破了。

最终,经过我们的修缮,这段“鹰飞倒仰”在保留了古长城原貌的同时,变得更为坚固,也消除了游客和维护人员的安全隐患。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为了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和传承,全国各地也开展了各种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您如何评价近几年中国在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方面的工作?

程永茂:当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在资金、理论研究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文物活起来,国宝自己会‘说话’”“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也让我们在保护文物、修复文物方面,更有信心和底气。

中国房地产报:您认为您身上的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程永茂: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象征,能够参加国宝长城的修缮是我的机遇,也是荣耀。我的责任就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份事业,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后人,能给后人留下真东西。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程永茂:长城的修缮和古建瓦作技艺的传承,是我现在最关心的事。

长城的修缮还在陆续进行,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我想的是,只要我还爬得动山,我就要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我也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修缮的传承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高,修缮手法也非常成熟了。

2022年9月,我们在箭扣“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举行了收徒仪式,收了兴隆门瓦作的十七代弟子4人,这一代弟子的平均年龄是50多岁,都是我在过去十几年的工作里,经过观察和考验,从团队里优中选优的。因为,瓦作这项工作1年~2年是感悟不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务实工作和学习,所以,在做事方面,耐心、责任心和吃苦的能力是必备的,在做人方面,诚实、守信是必备的。一个好瓦作匠人,不应止于技艺的高超,也应有着优良的品行,“先德行,后技能”。

编辑:刘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长城修缮第一人”程永茂 匠心传承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