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城乡之美,历史苦难,沂蒙精神:鲁南大地的变与不变

中国房地产网

2021-06-26 10:16

图片1.png


中房报记者 崔军民 山东报道


有史有圣有文气,

有山有水有灵气,

有情有义有正气,

有城有市有人气,

有开有合有朝气。


这说的就是八百里沂蒙山,五千年沂河水的鲁南。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军民英勇不屈,喋血苦战,涌现了无数感人的英雄事迹,这片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的热土留下了历史的不朽功勋。

第二张.jpg

时光荏苒,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里,在“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的《沂蒙山小调》歌声中,历史把我们拉回了80年前炮火轰鸣驱除外敌的年代,这首抗日歌曲早已成为一曲沂蒙人民的精神之歌,唱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6月21日,中国房地产报社党支部沿着红色足迹走进沂蒙地区,去聆听这片血染土地上的英雄史诗,感知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脉动,寻访一个个历史场景中的红色印记,感受新时代沂蒙山区城乡建设发展的崭新一页。

走入台儿庄古城,感受美与苦难

第三张.jpg

夏日的沂蒙大地,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枣庄、在临沂这方鲁南的红色热土,既让人深深感受到现代商城的蓬勃活力,也让人陶醉于蒙山沂水的旖旎风光,惊叹于这里城市的美丽蝶变。

厚实的城墙,高大的城楼,青砖灰瓦,古朴而庄严,“台儿庄”匾额高悬城楼门上,驻足仰望之间,让人不禁感受到它们在岁月中无言阅尽对面如练的运河,如织的舟舫。

走在台儿庄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当地人告诉我们:台儿庄是一个寻梦的地方。历史、古城和现代,相宜地交织于此。

另一边城墙,乾隆皇帝御笔“天下第一庄”的匾额镶嵌于上,城门两侧悬挂一副楹联:岸柳河桥,要平分邗水二分明月;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清歌。读来让人思绪纷飞,回味无穷。

入到古城,抬头,目光落在城墙、屋宇、青瓦、楼檐,一种“不知是你入画中,还是你本亦画”之感油然而生。坐在古城水系边,人顿时之间就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纷扰,呼吸之间都能嗅到这座秀美古城的情愫与气息。

图片2.png

台儿庄古城夜景。

当地人告诉我们,台儿庄古城是中国最美的水乡。

2012年11月,台儿庄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美国CNN评为“ 中国最美水乡”之一;2014年,获评“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台儿庄古城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这座古城已经成为枣庄的城市名片。

美好还不止于此。古城里最有趣的莫过于建筑的大融合。丰富的建筑风格是台儿庄古城的一大特色,在古城既能看到鲁南民居、北方大院,又能看到徽派建筑、客家建筑,还有闽南建筑、水乡建筑、欧式建筑。另有关帝庙、泰山庙、清真寺、天主堂等各大宗教建筑齐聚古城里,有机融合,别有情趣。

站在高处,鸟瞰古城,满目峥嵘。在大运河、月河、环城河的环抱下,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鲁南小城宛如银色丝绸托起的一块翡翠,名副其实是一座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人文气息浓厚的新兴生态旅游小城。

游览过古城,我们移步至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思绪瞬间被带回到中华民族那个苦难的岁月。

替换第1张图片.jpg

纪念馆里,写有周恩来总理的一句高度评语: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

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中国军队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

战地记者赵家欣在《星光日报》1938年4月18日发表的战地通讯《台儿庄血战记》,完整地记叙了中国守军浴血奋战的全过程,文章结尾写道:“六七两日,敌军继续溃败,我军追奔逐北,将敌人赶至台儿庄三四十里以外之地,半月血战,遂竟全功,”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台儿庄战役,写了一首《伟大的史诗》:“台儿庄是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他们的尸身是金石般的浮雕。台儿庄是中华民族的领土,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用血铸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了寇兵。”

图片5.png

但之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沂蒙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自下而上成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颁布《人权条例》,人民群众第一次尝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滋味;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实行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夜里的台儿庄古城,灯笼,游船,游人,一片岁月静好,良辰美景尽饱眼福,这美景也不忘告诉后人: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无数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换来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时代,让生活在和平与繁荣年代的我们,无法不去珍惜和奋发。

鲁南的星星之火

脚步随着英雄的足迹,我们来到了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这里是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所在地。马头镇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坐落在沂河岸边,这里曾是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鲁南重镇。

郯城求是小学西北侧,有一处青砖灰瓦的古朴建筑物, 90多年前的1929年10月,正是在这座院子里,刘之言、孙镇国等革命志士筹划成立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临、郯、费、峄地区创建的最早的一个支部,被称为“中共鲁南第一支部。”

图片6.png

刘之言是这里最早的党员、党支部书记。他领导了鲁南地区著名的“苍山暴动”。

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的警备司令部在济南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刘之言与孙镇国一起返回家乡。并在于霭辰的支持下,在求是小学任教。

郯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原主任宋保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利用教书的机会,夏天成立纳凉会,冬天成立围炉会,重点是传播革命的真理,唤醒老师和群众革命觉醒。”

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军”进入马头,求是小学被占为营房,学校被迫停课。刘之言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职业为掩护,本着“共产党员要在斗争中找组织”的原则,秘密进行党的活动。

1928年冬,刘之言配合求是小学校长于霭辰,提倡“废庙宇,收庙田,兴办学校”。次年春节,他们带领26名师生,到马头镇东北的泰山奶奶庙,拆除神像,将学校迁入其中。刘之言向群众发表了关于“废庙兴学”的演讲,受到群众的拥护。

1929年10月,刘之言在郯城县第三小学创建了中共支部并任书记。支部建立后,刘之言便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发展党的组织。

共产党在鲁南的发展,以学校为立足点,以党的思想工作为基础,学校教员影响教员,教员影响学生,继而影响工人、农民。

宋保武向媒体介绍,中国共产党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所以抗战爆发以后,临沂抗战为民族求独立求解放,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37个青年救国团,抗战的烈火熊熊燃烧,关键还是找到了初心。

沂蒙大地新蝶变

守初心以史为鉴,担使命砥砺前行。鲁南第一支部的诞生、发展,既是一段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史,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艰苦创业史。

郯城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资源,使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更加可触可感。

2001年,支部旧址被整理开发。共设四个展室,分别展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鲁南革命的摇篮”“鲁南第一支部创始人”“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斗争史”。

图片7.png

同年被中共郯城县委宣传部、党史委、教委辟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04年,被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辟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

2006年1月,郯城县旅游局将支部设为“红色旅游景点”。

2006年8月,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将支部旧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个星期一,罗荣桓红军小学都会把课堂搬到刘之言烈士纪念馆,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了解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和郯城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幕幕感人的革命场景,一段段激动人心的真情诉说,让人了解了革命先辈投身革命、奋勇战斗、不畏牺牲,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用鲜血和生命换取革命胜利的伟大精神。

峥嵘岁月,沧海桑田。如今,鲁南经济、郯城经济均在腾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节节攀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行走在沂蒙的土地上,回首历史,“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如今,新时代的沂蒙山区翻开了崭新一页。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平坦宽阔,城市夜景灯火璀璨,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从革命战争年代淬炼而成的沂蒙精神,在今天不断焕发着耀眼光芒,沂蒙大地上继续发生着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蝶变。

但,沂蒙精神和本色从不改变。

(部分资料参考临沂融媒体报道及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编辑:王春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沂蒙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