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独家专访“中国景泰蓝外交第一人”钟连盛:传承创新是我的使命

中国房地产网

2023-03-06 20:57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历史起点,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建筑建造领域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不止步,在“精工建造”“中国高度”持续强化的今天,《中国房地产报》推出“第二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系列报道,弘扬“工匠精神”,汇聚时代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期嘉宾:钟连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钟连盛,被称为“中国景泰蓝外交第一人”,是唯一一位连续3次与国家元首、夫人同台点蓝的国宝级大师;他的作品也代表了当代景泰蓝技艺的最高水准,屡获赞誉与大奖。


他受老师钱美华大师的影响深远,钱美华大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魅力,那就是“择一事,终一生”。钟连盛也要成为这样的传承人。


刘伟/发自北京


从北京地铁14号线景泰站B口穿过闸机出站,沿路旁的墙壁上一系列“京珐”景泰蓝元素扑面而来,令人惊艳。


穿越600年的时光隧道,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套传统景泰蓝制作工艺,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被人遗忘,通过一代代匠人的技艺传承和不断创新,它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跟随当今时代的脉搏一起跳跃。


“景泰蓝艺术应当跟随时代,但也离不开传承和创新,对于一切事物来说创新是永恒主题,是它的生命所在。”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坐在记者对面的一个漆面凳子上,抿了一口茶后认真地说。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粘、焊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明清两代,皇宫内分别设有御用监和造办处,管理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在此期间,景泰蓝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后,景泰蓝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在景泰蓝的当今发展中,钟连盛担负起了景泰蓝复兴和创新重任,他被称为“中国外交第一人”,是唯一一位连续3次与国家元首、夫人同台点蓝的国宝级大师;他的作品也代表了当代景泰蓝技艺的最高水准,屡获赞誉与大奖,2021年,钟连盛在国事活动中展示的“繁华似锦”瓶在世界上博得了“夫人瓶”的美称;2017年,他参与创作的“和平欢歌”被30多国元首珍藏,曾为有史以来赠送元首最多的国礼;他此前的系列作品“荷梦”荣获2001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频频获得赞誉背后是钟连盛对于景泰蓝工艺的坚守,也是对老师教诲的回馈。他受老师钱美华大师的影响深远,钱美华大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魅力,那就是“择一事,终一生”。钟连盛也要成为这样的传承人。


他用作品坚守着这样的使命,坚守着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


跌宕起伏景泰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受访者供图.jp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受访者供图


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珐琅的重要分支缘起于东罗马帝国,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发展。


珐琅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但真正能在中国制作珐琅的是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国(即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后,将其工匠俘虏押回中国开始为皇族制作珐琅器皿,并把此技艺传至中原。


由42家私营珐琅厂和宫廷造办处传人于1956年合并组成的北京珐琅厂,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它最兴旺的时期,那时,传统手工艺品很受国际市场欢迎,销路很好。


“巅峰时期,厂里汇聚了2000多名员工,人才济济,厂区内到处都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的景泰蓝作品。”钟连盛回忆道,他正是在这段时间进入北京珐琅厂。


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出口锐减,景泰蓝行业由盛转衰,陷入了生存危机。


到上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的转型冲击着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景泰蓝的市场热度骤降,加之一些乡镇小作坊涌现,粗制滥造的景泰蓝充斥市场,北京的地摊上随处可见廉价的景泰蓝花瓶、景泰蓝烟灰缸等作品。


“若继续这样下去,景泰蓝将面临‘人绝艺亡’的境地。”提起这段历史,钟连盛仍心有余悸。


为了挽救景泰蓝,重振传统工艺,1992年北京珐琅厂时任总工李新民提出了“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思想。之后数年,而立之年、“思想活络”的钟连盛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与珐琅厂全体员工继续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253.jpg


钟连盛所在的珐琅厂,在时任董事长衣福成的带领下,积极打造“京珐”品牌,产品设计趋于多元化,强调典藏精品创作与生活实用系列并重开发,且开始将景泰蓝工艺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家居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领域,发展创新让景泰蓝找寻到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并为人们喜闻乐见。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对这门传统工艺重新燃起了兴趣。北京珐琅厂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机会,将自己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每天接待众多国内外宾客参观,在让宾客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同时,其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难忘恩师钱美华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256.jpg

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收官之作《和平尊》。刘伟/摄


尽管时间过去数十年,也曾多次向人诉说,但在记者面前再次提起恩师钱美华,钟连盛依旧难掩激动心情,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1927年~2010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一生都与北京珐琅厂息息相关。


1951年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后,钱美华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学习期间跟随导师林徽因参与抢救正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艺工作,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


1956年,40多个珐琅作坊公私合营为北京珐琅厂,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钱美华是第一任总工艺师。


“钱美华大师对待景泰蓝艺术是孜孜以求,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乃至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景泰蓝艺术的创作、创新和传承上。”钟连盛说到动情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自1978年进入北京珐琅厂创办的学校学习,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的成长之路离不开老师钱美华大师的指导。


“我的毕业设计还受到过钱美华大师的指点。”说到这里,迈入花甲之年的钟连盛仿佛又回到当初十几岁开始学艺的时候。


钟连盛回忆,“退休之后,钱美华大师还经常骑车回厂里,将自己在家整理的文字资料、创作草图提供给年轻的设计人员复印,用来学习参考。有了设计灵感就会给我们打电话,有什么好的展览都会告诉我们,让大家去看去学习。钱美华对学生的指导完全不遗余力。”


2009年,在钱美华大师去世前一年,钟连盛与李静大师协助恩师整理完成了她毕生心愿的一件作品——和平尊。和平尊是钱美华大师联袂亲传弟子钟连盛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精心设计制作的集毕生追求、智慧与艺术造诣的收官之作。


“这是钱大师设计了多年的一个草图,融进了她毕生的艺术创作精华,我能帮助老师完成她的收官之作,觉得特别荣幸。”钟连盛说。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301.jpg

工作中的钟连盛。受访者供图


整个和平尊高2009毫米,制作两米多高的景泰蓝大瓶且配饰丰富,多工艺结合技术难度非常大,经过珐琅厂全体技师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了这个业界奇迹。


和平尊不仅是一件国宝级的景泰蓝珍品,更是几代京珐人工匠精神的最好见证。


出于对老师的敬重及对于景泰蓝的热爱,钟连盛也用自己的一生传承景泰蓝工艺,他曾说,


“我用了整个青春来体悟景泰蓝的美,也将用一生时间来传达景泰蓝之美。”


钟连盛用作品传承着景泰蓝工艺,也创新着新的未来。以他的代表作“荷梦”系列为例,器型简洁、流畅、现代,并采用成套装饰的方法,风格统一又富有变化,表现了似梦中拨开水纹,悠然的野鸭在荷中亲密而行,这一夕阳下荷塘怡然、舒适、浪漫的意趣。


为了烘托浪漫的情调,表现平和的湖面和灵动的水波,他反复实验了很多次,最终探索出一种新的“大面积无丝润色工艺”,使景泰蓝有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成为现代景泰蓝工艺的重要创新。


钟连盛治艺严谨,技艺全面,作品清新细腻精致、风格秀美典雅独特,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因此在开发创作中始终倡导简约、抽象、现代的设计理念,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


“结缘”建筑装饰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305.jpg

北京市朝阳门外C区昆泰嘉华五星级酒店前广场名为“花开富贵”的喷水池。刘洋/摄


绵延数百年发展至今的景泰蓝,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传统纹样的瓶瓶罐罐,它已经和当代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C区昆泰嘉华五星级酒店前广场名为“花开富贵”的喷水池,俯瞰是一个巨大的钥匙型组合,总长28米,最宽处8.2米,总面积约80平方米。喷水池以红黄为主色调,牡丹、月季、菊花等数十种花卉与枝叶层层叠叠,体现着富丽、高贵、辉煌的艺术效果。


这是北京珐琅厂和地产商昆泰地产合作的项目,景观总体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明俊所长设计,也是珐琅厂首个户外工程项目。2005年由钟连盛进行景泰蓝深化设计、监制、集珐琅厂集体智慧、攻关完成,也由此开始了珐琅厂与装饰建筑的“缘分”。


钟连盛回忆,当时将景泰蓝从室内“搬”到户外,对他们当时的工艺水平而言是一种质的跨越和全新考验,从设计到制作到如何与室外环境进行协调融合都是个大难题。


起初对于是否接下这个项目团队内有不同声音,如果做不好,可能对珐琅厂甚至景泰蓝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但斟酌再三,珐琅厂领导班子最终决定迈出这一步。


对于当时的决断钟连盛表示:“如果那一次不做,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做。”


具体操作中,项目落地困难重重:由于作品体积太大,一般的炉子根本无法烧制。在反复进行多种结构分割设计之后,钟连盛决定将“花开富贵”“大卸”多块分别烧制,并在设计中运用花朵的层叠巧妙遮挡接缝,保证了喷水池的整体艺术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308.jpg

正在工作的钟连盛。受访者供图


终于,景泰蓝大型平板反复烧制平整度的控制、长期室外放置不变形、釉料抗温度变化不氧化、不开裂、大面积润色等难题,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近一年的研发被一一攻克,大型室外环境艺术、80平方米的铜胎掐丝珐琅“花开富贵”喷水池制作成功。


“花开富贵”的成功改变了景泰蓝工艺只能作为陈设品供人们在室内观赏、把玩的历史,给景泰蓝应用带来全新突破。

19.jpg


18.jpg

APEC集贤厅内装饰。

从此以后,新加坡佛牙寺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工程,扬州某宾馆酒店大堂内4根高6米、直径1.2米的景泰蓝堂柱建筑装饰工程,地铁十四号线景泰蓝装饰工程,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工程,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主会场集贤厅室内装饰工程,环球影城诺金酒店景泰蓝壁画装饰工程等都从珐琅厂的匠人们手中一一诞生。


如今,北京市珐琅厂的作品类型丰富多样,景泰蓝工艺也有新的发展,光华再现。


对话


钟连盛:工匠精神就是持续创造


微信图片_20230306205311.jp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受访者供图


中国房地产报:您最近正在忙些什么?主要在关注什么问题?


钟连盛:2022年我已经满60周岁,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厂里希望我留任一年,目前留任期间主要还是为年轻人的技艺传承和开发设计做指导。


中国房地产报:您认为景泰蓝工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钟连盛:景泰蓝的作品中有一部分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当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被创造出来,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景泰蓝正是很好的载体。


中国5000年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点,景泰蓝艺术从业者只有真正全情投入、不断学习、融合创新,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房地产报:您的作品数量数不胜数,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钟连盛:确实,从业40多年来创作的作品有多少个我自己也记不太清楚,要说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也很难,因为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手心手背都是肉”。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景泰蓝艺术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钟连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掘真心喜爱、有兴趣的、能沉下心来、坐得住的人才加入到景泰蓝艺术创作和传承的行列中来,人才是行业和技艺得以持久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在这方面,我们专门建立了国内首座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景泰蓝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让更多人知道景泰蓝的艺术价值和在当代创新发展以及走进人民生活的丰硕成果,这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传播和教育才能让景泰蓝艺术的魅力之树常青,薪火永传。


中国房地产报:您觉得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坚守?


钟连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可见“工匠精神”在当今这个时代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我受老师钱美华大师的影响很深,她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魅力,那就是“择一事,终一生”。


景泰蓝工艺的传承发展本身就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完美呈现,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取、学习前人的宝贵的创作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持之以恒地创新、创造和发展,把务实求精融入生活和工作中,要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钟连盛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