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麻烦事”变成“分内事” 上海长宁推进垃圾分类这几年

2019-05-29 17:19

42.jpg

43.jpg

协和家园小区居民在进行垃圾自觉分类投放


中房报记者 高欣 上海报道


早上8点30分,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西部的协和家园小区垃圾箱房前聚集着三四位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和前来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小区居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分类操作。


9点整,早间垃圾投放时间结束,志愿者们开始整理、清洁垃圾箱房并做好记录。十几分钟后一辆垃圾清运车开进小区,带走了密封好的垃圾桶,前后仅花费了几分钟。这是协和家园小区每天都有的日常。


其实从2018年7月23日开始,协和路323弄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试点工作就已经率先展开,执行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整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稳定阶段。像协和家园这样已经采取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的小区在长宁区新泾镇还有很多。


长宁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试点区之一,自2011年开始,就已着手进行垃圾箱房、分类垃圾桶等硬件改造配置。到2013年基本实现居住区、学校、菜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及分类制度基本普及。2014年,长宁作为上海市首批试点区之一,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源头干湿垃圾分类激励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截至目前,长宁区10个街镇正在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源头自觉分类为基础、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特色,以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为目标要求,全过程、全区域、全覆盖推进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子。


三道防线的坚守


以协和家园为例,据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刘观锡介绍,协和家园南北两区较早的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并分阶段逐步展开。初期,先做足前期调研工作,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询问需求。在第二阶段中着重强化宣传,启动试点后还加入志愿者开展现场指导,使居民们能更快的掌握分类的常识和技巧。到第三阶段则鼓励居民多自己动手,加强管理并成立联席会议推进试点工作。

44.jpg

为方便居民在垃圾箱房边设置洗手台


“我们甚至先后三四次根据小区居民需求修改垃圾投放时间段,以尽可能配合居民作息,不影响居民生活。对于垃圾箱房外观设计也挤出经费尽可能完善,增加了遮阳棚、洗手台等设备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环境。相信这些用心的细节也是我们能快速落实、成功展开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刘观锡说道。


管理方面,由于协和家园情况比较特殊,为公租房与动迁房混合小区,共1407户,人口规模2100人左右。为了更好的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协和小区组织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公租房运营公司和社区民警形成联席会议机制,设置三道防线,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

45.jpg

即将分送给居民的升级版分类垃圾桶堆放在居委办公室走廊里


据刘观锡介绍,协和家园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前线由居委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志愿者按照定时值守时间轮流上岗,居委工作人员则每天全天候轮流执勤。再由物业公司负责在定时时间段之外,对垃圾箱房进行全天候巡视值守,并由垃圾箱房保洁人员在晚间居民最容易乱扔垃圾的时段执勤劝导,形成第二道防线。“最后再由公租房运营公司负责,对于少数不愿配合乃至态度欠佳的居民,采用探头监控取证、微信平台规劝提醒、联系工作单位加强教育等手段予以制止,并由社区民警予以法制保障,坚守底线。”


此外,协和家园还充分利用志愿者台账记录,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了绿屋垃圾分类宣传栏,从垃圾分类开始至今,从回收率,投放准确率反映出社区垃圾分类的进步,并记录每日的垃圾量,以此来鼓励居民更好的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46.jpg

协和家园垃圾分类宣传栏


据其统计数据显示,从实行垃圾分类至今,协和家园北区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已经从11.1%提高到95.3%,居民投放准确度明显提升,这一数字也足以说明小区居民已基本接受并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要领。此外从每个月的统计数据可见,从2018年8月至今年4月,该小区的垃圾回收利用率也正在逐步提高。


绿八居委委员、楼组长戈兆洪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我们都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人人有责。对于居民中操作不规范的个别案例我们也会及时沟通。现在,垃圾箱房还成了小区居民茶余饭后聊天的聚会点,一边分类,一边聊家常,不会觉得垃圾分类是一种负担。”


另外,从2019年2月25日起,新泾镇还对沿街商铺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收集知晓率已经达到100%,垃圾分类实效较好,商铺参与率目前在90%左右,垃圾分类准确率在85%左右。目前新泾镇上的沿街商铺平均每日收集湿垃圾约3吨,干垃圾约2.5吨。


“麻烦事”变成了“分内事”


垃圾的分类不仅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今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已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此之前,很多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街道、社区也为上海接下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累了经验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以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延安西路1264弄为例,该小区从今年1月开始就率先试点实行垃圾分类。

47.jpg

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人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德云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延安西路1264弄在前些年,因市政动迁,小区垃圾箱房管理欠规范,小区两栋公房前的花坛三十多年来因缺少物业管理及部分居民无晾晒天井,变成了草木丛生、晾衣绳如织的场景。为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居委会组织居民自行发起社区微更新,并开始执行垃圾分类有关规定。


特别的是,长宁区新华街道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创新了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四同、四包、四每”工作方法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注重分类施策,不同小区拿出“一类一办法”、“一小区一方案”、“一箱房一团队”的工作方案,一手抓居民家庭源头分类,一手抓箱房门头分类,因此取得了过硬的垃圾分类成效。

48.jpg

延安西路1264弄垃圾箱房旁展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起初也有居民不理解,我们的志愿者会耐心的讲解、走访、分发宣传资料,并且监督指导居民正确分类。虽然小区有很多租户流动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但是志愿者们会及时告知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以保证分类的有序进行。所以志愿者团队在我们小区推进垃圾工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负责延安西路1264弄的居民区块长曹惠珣表示。

49.jpg

延安西路1264弄志愿者在早间垃圾投放结束后进行整理工作


延安西路1264弄的志愿者们大多是已经退休的小区居民,他们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很多参与小区微更新的志愿者听说要搞垃圾分类,就自发自愿的申请来做志愿工作。“看到我们的‘家’变得干净整洁,我们也能从中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感受到自己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延安西路1264弄的居民陈富娣则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去做志愿者的工作,但是愿意积极配合去做垃圾分类,在了解到垃圾对城市、对环境的危害后,居民们也认识到了做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而且小区在实行垃圾分类后环境也逐渐改善,乱丢垃圾的现象也没有了,对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是件好事儿。


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方面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垃圾分类不仅是社区治理的一个难点,也是撬动社区治理的有力支点,实质更是居民思想认同、形成行动自觉的过程。我们以党建引领人心,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与社区治理“双向促进”,提高民生感受度,实现人心聚起来、垃圾分出来。”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市长宁区739个居民小区已启动定时定点工作,并已完成了909座垃圾箱房的标准化改造。截至5月22日,已有715个居民小区通过定时定点验收,占居民小区总数的96.8%,其中7个街道实现100%全覆盖。如今在上海,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从“麻烦事”变成了“分内事”,随着有关规定的持续落地,上海这场有关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70年 上海长宁 垃圾分类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