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壮丽70年·共和国地产印迹 |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2019-09-25 09:09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写在前面


1988年,26岁的陈锦石置身于时代浪潮中,心潮澎湃。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时时激励着这位想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


28人、5000元成为陈锦石的起步。30余年后,他从年轻走向成熟,缔造出了一家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利税超200亿元,拥有8万名员工的一个大型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时势造英雄,抑或是英雄成就时势。陈锦石更愿把自我的成功归于时势。“中南能走到今天,率先依靠的是国家的改革开放,靠的是政策扶持。”回顾陈锦石的创业史,几乎贯穿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疾风骤雨的20年。经济改革、国家转型、中国崛起和命运的淬炼,让这个拥有雄心壮志的人,以极大的魄力和果敢,创造出了极其绚丽的企业奋斗篇章。


中房报记者 秦龙 北京报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彼时,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观点讲话,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


1988年,26岁的陈锦石置身于时代浪潮中,心潮澎湃。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时时激励着这位想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当年2月,陈锦石做出了一项决定,开始“招兵买马”筹资金、拉班子、建队伍。谁也没想到,在最初只有28名员工、5000元启动资金的情况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如今中南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9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9位,荣获鲁班奖25项、特别鲁班奖1项、詹天佑奖15项,以及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奖等国家级大奖计50余项,获得扬子杯、长城杯、白玉兰杯、泰山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100余项。


时代召唤 做弄潮儿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1988年1月,陈锦石为了招募队伍,顶风冒雨,挨家上门沟通,原本谈好70余人的队伍,到出发时,只有28人。 198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七,陈锦石带着一支28人的队伍,怀揣全部家当5000元钱,从家乡海门常乐出发,坐上远赴山东东营的汽车,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87年,中央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时代的变化,更是一次机遇。”陈锦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改变要从自身开始,我开始疯狂地学习。坐飞机也要带着一本书看。”此外,自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每月两天,他都会邀请专家教授专门来单位授课。


在不断地充电和摸索中,包工队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1988年2月,中南承接东营胜利油田岩芯科大楼工程,是中南承接的第一个工程,为劳务分包抹灰工程。随着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南的建筑事业也由此开创。


1992年7月,中南承建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联营双包工程潍坊富华大酒店,这一工程在中南的发展史上也十分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公司进入了独立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1992年后,中南集团的市场逐渐打开,队伍逐渐壮大,公司首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陈锦石开始寻求管理上的突破。1993年,中南在威海职工大会上,首次制定了132条规章制度,陈锦石开始对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尝试,为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南的队伍不断壮大,业务不断增加,但工程回款出现了问题,一些工程建设单位与合作方欠钱不给,给中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为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锦石决定进军建筑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公司部分管理层的反对,管理层中出现了一些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陈锦石力排众议,果断进军房地产领域。


陈锦石说:“当时公司不少人并不同意觉得有风险,在我的不断说服下,最终同意拿1000万元进入房地产市场”。事实证明,当初陈锦石看准时机力排众议是正确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获得成功。


1998年这一年无论对于陈锦石还是中南集团,都是极其重要与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还是1998年这一年,中南逐渐壮大、小有成就,但陈锦石并不甘于现状,他带领多位高管来到北京,统一思想,在长城上进行宣誓立盟,成为中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中南顺利地开拓了北京建筑市场。


10年后,到了2008年,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对中南的主营业务造成巨大影响,并由此引发了公司的第四次发展瓶颈,如果不转型升级,将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为了改变现状,陈锦石带领中南集团高管发展战略与改革研讨会,将2008年确定为中南“管理改革年”,由此拉开中南三年改革整顿的号角。一年后的2009年7月15日,中南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南集团如虎添翼,从此迈上了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前行中的中南 坚守诚信与责任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15日,中南集团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南集团,如虎添翼,从此迈上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时势造英雄,抑或是英雄成就时势。显然,陈锦石更倾向于前者。


创业多年后,陈锦石曾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南能走到今天率先依靠的是国家的改革开放,靠的是政策扶持,是先有了这个市场,才有了企业的发展;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关怀;再次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中南集团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谦逊的他并不愿将过多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眼光与经营之道。


1962年,陈锦石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16岁起干过泥工、钢筋工、木工、技术员、生产经理、项目经理等建筑项目几乎所有工种和岗位,艰苦的成长经历磨砺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江苏南通走出了的陈锦石,更尊敬南通商人张謇。张謇是南通历史上的地标性人物。南通人认为,张謇是近代南通的缔造者,是我国第一位被世界承认的企业家,他集士子、文人、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南通人最为敬仰的先贤。


作为海门先贤张謇先生的同乡,多年来,陈锦石一直坚持践行和发扬张謇精神。无论是在事业开创之初,还是如今集团业绩超2000亿元之时,陈锦石始终把张謇作为标杆和引路者。


“要真正搞好一个企业必须要这样做,你不好好对待它,它也不会好好待你。”陈锦石曾这样对记者说。实际上,做好一个企业真是不容易,中南集团从设立之初发展到今天,陈锦石深知做好一个企业不容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努力创造更大的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让中南的建筑产品更加安全健康,陈锦石带领中南的技术骨干们从2007年开始正式投身NPC装配式建筑领域研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结合我国国情,研发出了浆锚链接体系,并在2009年顺利通过江苏省和住建部专家组论证验收。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深入开发了浆锚与钢套筒混合连接体系,同年建设了达百米高度的验证楼并顺利通过验收。多年来,中南集团累计投入研发和建设资金超5亿元,不断研发创新,中南建筑参与9项国家和地方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获得6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近30项。现有产品线包括了结构连接构件、装饰性构件、功能性部品等全套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同时形成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EPC总包能力。与此同时,陈锦石也将绿色环保、高效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不遗余力地响应国家关于健康环保事业的号召。


2019年3月,陈锦石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提出来两大方面的提案,分别为“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等内容,受到大会的广泛关注,江苏省代表团,还单独把陈锦石的提案拿到大会上进行讨论,这些有价值的建议,正是陈锦石长期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和切身体会。陈锦石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把两会精神宣传好,把企业发展好、管理好,为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30年嬗变 人才是关键

陈锦石:时势造英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梦想。陈锦石亦深知,人才对于企业重要性。


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陈锦石表示,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人才的来源不能局限于一隅,要放眼世界、海纳百川,要让中南成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陈锦石对人才舍得投入,是一个思贤若渴、知人善任的伯乐。从2007年起,中南集团每年都要引进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提供优厚的薪金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拨出大量资金送他们外出学习培训。


随着中南的改革推进与战略布局调整,中南的人才战略推进力度空前,2016年初,中南集团就曾引进多位高管,为中南的产业升级助力。


“不拘一格用人才”是陈锦石的信条。在海门中南总部办公楼里,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陈锦石说:“其中只有20%的海门人,还有40%的南通人,40%的来自全国各地。”随着中南集团战略规划的推进,随着2016年总部陆续搬至上海,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更强,中南的人才格局也在不断升级蜕变。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陈锦石坚定地说,“中南将以‘同心共信’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及全产业链优势,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和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70年 陈锦石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