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城镇
A+
体育特色小镇的新机遇

2019-10-10 17:08

今年9月,国务院连续发布两个文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等载体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自国家2016年提出发展特色小镇以来,盲目跟风使得小镇建设陷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破解同质化和缺乏产业支撑的难题?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小镇呢?当然要从“特色”二字入手!

消费升级是推动体育小镇发展根本动力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做支撑。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如今国内体育消费的大潮到来。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之后,体育消费将会爆发。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600美元,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经达到20000美元。如此强大的消费需求,呼唤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娱乐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国内中产阶层的逐渐形成,服务消费的不断升级,为体育消费创造了巨大空间。

体育旅游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的体育旅游消费正在快速增长。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发展路径。体育旅游将是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根据体育总局和原国家旅游局对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 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结合旅游。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市场迎来大发展。根据旅游局的统计,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到2020年,将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

体育小镇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旅游相融合,既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需求,也能够通过各式体育项目的体验达到休闲健身的效果,因此,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最好载体。

国家打造体育小镇示范引领项目

为了落实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选定96个国家级体育小镇示范性试点。

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2017年5月)

2019年9月,国务院再次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发展载体。要求全国打造十个体育特色小镇的示范样板。并且打造一批体育产业创新示范试验区。

鼓励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 (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19年9月17日)

而且,这次国务院明确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包括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体育小镇等载体的建设。扶持力度之大,堪比之前对于科技产业的支持。所以体育特色小镇是新的产业小镇建设风口。

一些体育产业较为先进的省市更是走在前列。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省份,自2016年起,江苏省体育局在全国体育系统中创新性地提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思路和做法,采取省地共建模式,目前已有21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建设中。

跨界融合 产业集聚

体育特色小镇要素的核心是产业融合。由于体育产业难以依靠自身实现盈利,因此体育小镇必须进行跨界融合,采取“体育+”模式,共生发展。体育作为一个端口,通过产业吸引社会企业,以文化为特色,以产品为盈利点,催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其对旅游、家庭、培训与课外活动、文化产品、周边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不容小觑。

江苏开创性提出七个“体育+”理念,具体模式包括:“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制造”,“体育+培训”,“体育+健康”,“体育+互联网”。跨界方式与程度可分三个层次:类型组合、业态组合、产业组合。仅就体育项目内容细分,还可有不同类型的专业方向与特色主题。既要体育产业链条充实拓展自身相关配套环节,也要深度嫁接其他产业。

在体育小镇这个体育产业的理想空间载体内,需要导入和承载优质的体育产业资源,通过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高地,形成不同维度的产业链条,实现健康的产业生态,推动区域体育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纠正各类偏差与无效模式

目前国内众多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进展缓慢、缺少产业、缺少投资、缺少建设指标和配套政策等,深层次的还是架构设计问题,和对产业理解深度问题。需要重点纠偏一下三种模式。

“地产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套用文旅地产模板,以空间规划和营销策划代替产业规划。只是把体育作为特色标签,主要的投资回报模式指望房地产,而多数小镇选址偏远,房地产模式走不通,而所选择体育项目无法形成健康产业生态。

“烧钱模式”:大量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缺少研究,把传统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场馆、赛事活动等体育元素作为小镇的产业支撑,把打造体育事业的模式套用到体育产业领域。传统的田径、三大球、羽乒等项目,如果缺少产品和服务的衍生创新,难以拉动体育旅游和消费,叫好不叫座,与特色小镇的客群定位错位,造成投资难以兑现。

“硬件模式”:还有不少体育小镇,缺少顶级体育资源,缺少龙头项目,无法形成产业拉动。虽然建设大量场地、绿道、营地等基础设施,硬件很不错,就是没人流没消费。引进的赛事等活动往往影响力一般,又是一过性的事件,投入很大,不可持续。根本是缺少重量级的产业头部资源。

政策扶持 模式创新

当前体育行业变革,正处在改革释放体制内沉淀资源过程中。特色小镇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抓住体育改革契机,通过小镇管理体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有效融合承接体育体制改革释放的优质资源。各地情况不同,创新路径不同,融合资源的模式也不同,需结合具体特色小镇的资源条件,探索创新结合模式。

国务院明确要求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以创新引领。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选在了体育特色小镇,而小镇的建设必须得到地方主政领导支持,土地、建设指标、税收等资源都不在体育部门,没有其他各部门的配合,没有创新性政策支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不可能成功。这系列举措就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国务院继46号文发布5年之后,密集重磅发文,力推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瓶颈问题,体育特色小镇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成就一批先行先试的示范样板!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体育特色小镇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