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壮哉40年丨企业家是经济活力所在,未来需要他们去开启

2018-12-07 09:30


中房报记者 高拯坤丨北京报道
最清晰的脚印总是走在最泥泞的路上,即将走完的2018年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挑战之年,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盛名之下也有落寞。在经济转型和全球化、中美贸易冲突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机遇和挑战比以往更突出,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是什么?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将怎么走?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先后推动两家央企迈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引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我国面临的全球化、国际化问题。“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和国家大企业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坚持更加开放的中国一定能够赢得这个世界,对未来不用过于担心。”
他还说未来的时代是企业家的一个时代,要坚持创新,坚守责任。国企和民企都是支持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像一对孪生兄弟在共同的价值链、产业链上彼此依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扬则认为,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核心。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给企业、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只有企业家才能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些要素组织起来变成产品、变成财富。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宋志平:企业家是经济活力所在
“全球化、国际化未来仍是主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虽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但是总体来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大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说,前段时间的上海进博会来了3000多家国际大企业,摊位一加再加,场面极其辉煌。
宋志平认为,这反映出了一个将近14亿人口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吸引力,对国际大企业的吸引力。国际社会对一个开放的中国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用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一定能够赢得这个世界,不用过于担心。
对于未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宋志平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一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树立扬长避短、互利共赢的思想,更要站在道德高地来做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二是要联合开发第三方,作为中国企业,在整个国际化过程中,不要去吃独食,要和一些跨国公司,一些发达国家联合开发。三是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
“改革开放最初,技术基本来源于模仿创新,历经40年的发展,基础已经很好了,这时我们就要积极地推动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关于未来的经济,宋志平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产品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二是大数据智能化,三是绿色化。这些都是企业转型的一个方向,做企业一定要把这些想清楚,不要固守原来的东西。
对于民进国退或国退民进这个舆论焦点话题,宋志平说,有时候大家会争论民进国退或者国进民退,实际上我们国家是一个共进的社会,像厉以宁教授所讲我们是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社会。国企和民企都是支持我们发展的重要力量,像一对孪生兄弟在共同的价值链、产业链上彼此依存。未来应该积极创造国企和民企良好合作的环境,或者说国企应该为民企服务,树立为民企服务的思想。
“未来的时代是企业家的一个时代,我们要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创新,坚守责任。”宋志平说,企业家是经济活力所在,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企业家辈出的社会,应该是企业家创新型社会。企业家里面,既要有民营企业家,也要有那些有创新和奋斗精神的国有企业家。
但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宋志平经历了很多阵痛。他说,“每位企业家背后都站着我们的家人,每位企业家的成功都是我们家人的成长史。”1993年,宋志平刚刚接任厂长,那时厂里已经没有流动资金,银行又不给放贷,宋志平只好动员职工集资。他还让妻子拿出结婚前存的一万元钱,加上大伙七拼八凑,最后集资了400万元用于买原材料,企业才又运转起来。“当我回首往事时,最先想到的是你。2001年北京市表彰优秀企业家,用优惠价奖励我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我决定改要两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奖励给工厂两名创新有功的技术人员。我知道,你挺喜欢那房子,不知怎样对你说。你却说,照你的想法做吧,咱家以后再说。”宋志平在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细数了做企业的人生里那些艰难时刻,而妻子一直都是站在背后支持他的那个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扬
李扬:企业和企业家是开启未来的主力军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细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扬说,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给企业、企业家应有的地位。
李扬引用1979年一篇文章《企业本位论》中的表述来阐述企业应有的特点:第一,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第二,企业有自己的利益,它应当独立经营;第三,企业是独立经营的,它的经营不应当受到干扰,应当有自己的追求;第四,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应当是管理和被管理的、调控和被调控的关系,而不是谁领导谁的关系。
“这个话今天听起来好像是现代人说的,但实际上40年前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然而遗憾的是40年前说清楚的道理,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落实。”李扬称,我们还要不断为企业呼吁,还要不断地为企业家去呼吁。要认识到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没有企业就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
“企业家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核心。”李扬说,生产要素我们一般说的是土地、劳动、资本,现代生产要素应该是包括企业家的。土地、劳动、资本都是死的,这些死的要素要想活起来变成产品、变成财富,造福人类必须要有活的因素把他们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力量就是企业家。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颁发了一个关于企业家的文件,即《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李扬称,仔细研读这份十章29条的文件,现在讨论的所有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问题,在里面都说得很清楚。当前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落实上下功夫,只要以实干态度去落实文件精神,企业家的地位就能得到保障,经济的活力就会焕发。
在李扬看来,企业家精神主要应该包括五个要点:
第一是创新。这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恰好契合。企业家这个词是从法文“entrepreneur”翻译过来的,其原意就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这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而企业家则是敢冒这个风险,而且有效管理了风险、战胜了风险,最终创造了发展成果的人。所以说,企业家这种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一定要大大弘扬。
第二是竞争。企业家绝对不是在垄断中产生的,而竞争则须在一个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展开。只有在任何人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便都没有任何特权的情况下,拼能力、拼科技、拼管理、拼耐心,当然有时还要凭一点运气,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才会产生提高效率的结果。因此,充分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去争取有利于自己的结果,是企业家应有的品质。
第三是担当。既然敢于冒险,勇于竞争,企业家当然要有担当精神。既能够拥抱成功,也能够承受失败,并承接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第四是诚信。“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是为诚。“信”者,恪守诺言、言行一致、真实不欺之谓。企业家的各类行为,一定要以诚信为本,方能立足于世,获得长期成功。
第五是责任。企业家肩负着责任,他不仅对自己的事业负有责任,而且对自己的员工负有责任,对自己的社区负有责任,对自己的国家负有责任,对历史负有责任。
“我相信,只要弘扬这五种精神,我们的企业家便能无往而不胜。”李扬说。
对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件事情,李扬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的保障。今后应当开启的是一个民企、国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环境。对于改革来说,主体部分还在国企领域。而关于国企的问题中央的改革方略已经很清楚了,第一,逐渐过渡到管资本不管企业的体制上;第二,要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第三,国家的政策是竞争共进;第四,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了这样几条之后,我相信我们会形成一个国企、民企和谐发展的大环境。这样一个大环境会开启未来,会引导我们未来40年的高速发展。”
编辑:wangchunhong
标签:40年,企业家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