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公司
A+
零售业务净利润暴跌 平安银行艰难“止血”

2025-03-29 19:48

韩涧明/发自北京


2025年3月15日,平安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9%,净利润同比下降4.2%,特别是零售金融业务2024年仅实现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大幅下跌94.8%。作为首家披露2024年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平安银行交出的成绩单让投资者有些失望。


在3月17日举行的2024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随着高风险资产基本出清,零售贷款单月净投放逐步好转。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改革转型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从“失血”到“止血”


平安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实现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2%;资产总额5769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


不良贷款方面,2024年平安银行核销贷款632.94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321.89亿元,与2023年核销贷款685.85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325.95亿元,水平接近,保持了持续的大力度出清。


作为今年最早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平安银行的年报数据,以及其独特的发展路线,对认识当下市场有着很强的参考意义。


平安银行在2016年高调提出走“零售银行”路线,“向零售全面转型”。当时,银行零售业务正在膨胀期,且平安银行背倚平安保险,有先天的零售资源优势。由此,2016年后,平安银行提出目标:“三年再造一个新零售”。随着零售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平安银行的零售利润贡献率从2016年的不足30%提升至2020年的61.1%。


“三年再造一个新零售”之后,恰逢进入了疫情时段。银行零售市场出现萎缩。从平安银行2022年至2024年的经济绩效表可以看出,平安银行的企业贷款从2022年的1.2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1万亿元,同期个人贷款从2.05万亿元缩减至1.77万亿元。


也就是说,又是用了三年,平安银行再次逆转,由个人贷款“一头沉”转变为个人与企业贷款“一般大”。


再看平安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的业务变化。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34.9%下降到2024年的29.4%,降幅13.1%;对公业务(批发金融业务)从2023年的42.2%上升至2024年的49.8%,增幅21.9%。


由此可见,平安银行的零售格局调整,付出了“流血”的代价——高速膨胀的零售一头撞在逆风风口上,之后的萎缩过程,伴随着大量不良资产的抛出,即“失血”。


由2024年年报不良贷款情况可知,平安银行2024企业不良贷款率微增0.07%至0.70%,个人不良贷款率微增0.02%至1.39%。至今,“失血”仍在持续,只是增幅轻微。


2024年平安银行总体保持了不良贷款1.06%的水平。代价是拨备覆盖率,从2022年的290%,下降至2023年的278%,再下降至2024年的251%。


2024年,平安银行核销贷款632.94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321.89亿元,与2023年核销贷款685.85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325.95亿元,水平相若,保持了持续的大力度出清。


平安银行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也换来了不良贷款的年度微增长(4季度环比微降)。


更重要的还是利润结构。2024年,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余额增长12.4%,贡献近80%的净利润,且不良率仅为0.7%,差不多比个贷不良低1倍。


平安银行对2024年的总结是:“风险出清”+“对公补位”。简言之:一方面,零售出血增量转弱;另一方面,对公补血量大。


寻找新的发力点


平安银行当下的状态,有声音称之为“刮骨疗伤”,即主动自我救治的力度很大、程度也很深。再换个说法,平安银行的数据不太好看,但动作好看。


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对于“止血”的实现,讲了3个重点:一是过去18个月压降高风险资产,如信用卡、消费贷规模缩减13%~15%;二是调整客群结构;三是建立自营渠道。


这3个重点正是对应了此前“失血”的3个主要风险因素,即平安银行认为过去依赖的三个利润来源:一是高风险方式,二是高风险客群,三是高风险渠道。针对此3个风险因素设计重点发力,带有纠偏,甚至是颠覆性的味道。


对照2025年3月14日发布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估值提升计划》,我们也可以找到2025年平安银行明确的、提升资产质量的3个重点工作方向:


一是优化资产结构。对公业务,做聚焦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包括基建、高端制造、科技企业等。零售业务,压缩高风险产品,重视中风险、中收益客群,做大优质客户和业务占比。


二是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即结合先进技术,进行风险识别防控,确保新增业务资产质量可靠,存量业务资产质量可控。


三是加强问题资产清收处置。主要模式是,以“特管+分行”模式,推动特殊资产生态圈扩容提质。主要手段是,对公积极运用投行化手段对项目重整盘活,零售以创新手段探索清收策略组合拳。


2016年底,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成立。之后,平安特管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行业改革的探索前沿。在如今平安银行自我调整,且推动“特管+分行”模式的背景下,这一生态圈的建设与表现,很值得关注。同时,投行化盘活与创新清收等,也都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当下课题,对整个行业都有参考意义。


也是为了实现逆袭与突围,平安银行出现了调整管理层的情况。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对此的解释是:“引入年轻化、有冲劲的干部”。


就银行的业态而言,很难说“年轻化”“有冲劲”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但是,从这样的表达中,我们能够看出平安银行在破局、突围上的主动意愿,且隐含着对于创新手段应用的期待。


总体而言,平安银行通过2024年年报以及业绩发布会,表现出了清晰的调整思路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当下平安银行的战略方针为“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这同样也是我们观察它2025年能否业绩企稳回升的三把尺子。


image.png


编辑:温红妹
标签:平安银行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