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 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中国房地产网

2020-12-28 20:53

孙次衡/发自杭州


走进新工社区,一座座浅黄色的居民楼清新明净,部分楼栋已加装了同风格的电梯,显得格外飒爽;楼下沿街的小型商业店铺也梳理得整整齐齐,间或有小公园和公共活动空间,居民们三三两两闲聊和锻炼,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一众旧改小区中,新工社区颜值不算最高,但它的居住体验一定是非常优越的。着重打造的“10分钟生活圈”令这个以老年人为主的小区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正如69岁的小区老居民陈社民所言:“不用出小区,生活需求都能满足。”


打造居民“10分钟生活圈”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包涵多种功能的社区会客厅。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是一座矗立于秋涛路和浙赣铁路之间的小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内有秋江雅苑、新工新村等多个区块,房屋基本始建于1985年左右,距今已有30余年。作为住建部第一批改造试点案例,新工社区自2019年下半年“微更新”项目启动以来,不仅解决了居民迫切需求,更针对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展现了不一样的“野心”。


很特别的是,紫阳街道积极对标了目前浙江省正在大力推进的“未来社区”,按照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建设标准,打破新工社区原各小区之间隔离分散的格局,拆除违建、破除围墙、空间腾挪、解除封闭,沿新工新村、秋江雅苑新建一条主干道,将原来5个小区串联合并为一个整体小区,设立时尚文创街、居住提升区、便民服务街、滨河休闲区、社区会客厅五大功能区,构建“一环五区”功能格局。


这么做使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满足教育、创业、购物、医疗、养老、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形成家门口10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居办学创一体、医养康护一体,让未来社区美好愿景在老旧小区得以呈现。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包涵多种功能的社区会客厅。


“以前这里就像深山老林一样,现在我们‘整’了30米绿化带。”紫阳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柳青回忆起原新工社区主干道表示,现在的新工社区主干道开阔平整,不仅美观大方,拓宽后也方便消防车进入,避免安全隐患。沿着主干道,欣赏着河岸风光,走过滨河休闲步道,伴着远远火车开过铁轨的声音,便可看见一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玻璃房子”,那就是新建的“社区会客厅”。


结合原先6000平方米铁路防护绿地公园设计而成的会客厅,集社区公共服务、阅读书房、漫步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给予了居民更丰富的生活空间,“新工社区房子小的只有30多平方米,大的也不过70多平方米,当居民亲友到访时,便不用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可邀请他们到会客厅聊天见面,平时也可与邻里开展活动。”王柳青介绍道。


社区主干道还串联起时尚文创区和居住提升区,目前时尚文创区还在建设中,未来将结合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南瓦子巷15号历史建筑、综合商业(原有菜场、旅馆),引入教育培训文创经济,优化空间内的景观广场,增设公共艺术品,使其成为参与度高,年轻时尚的社区城市门户、创业孵化器,形成社区城市形象新标杆;而居住提升区,则注重改善提升宅间绿地广场,一方面将部分绿地释放改造为停车位,缓解小区车位不足问题,一方面也保护和移栽乔木,确保小区绿化率。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小区太平巷16幢1-2整改前后。


虽然文创区未来的热闹风景还在想象中,但居民区的变化已呈现在眼前了。经过一栋栋修整得干净明亮的居民楼,在楼幢之间的“小公园”里,常常看到不少居民在绿荫掩映下休憩聊天,看阳光悄然从一头划到另一头,午后的时光就这样惬意走过。


“此次改造的指导思想就是不注重‘穿靴戴帽’,更注重居民利益的获得。因为小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让他们在步行范围内能够获得更丰富多变的服务。”王柳青笑道,她一边走一边指着改造后的居民楼介绍。


正如她所言,居民楼仅进行了基础改造,如线路修整、屋顶修漏等,楼体粉刷选色也是更“耐脏”的浅黄色,从外立面看来,显得十分朴素,似乎缺少了焕新的“惊艳感”,但沿路经过的中医堂、运动场、幼托中心等服务区域,却更让人神往,沉浸于小区丰富业态所织就的美好生活图景中。


居民主动写信建议改造场地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养老服务中心中氛围温馨的团体家屋。


此次改造涉及方方面面,几乎是为居民改造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切身体会到了变化同时,居民的参与热情也获得了极大提升。社区的工作人员沈黎就提到了一件趣事:有热心居民主动给政府相关部门写信,提议将小区内一幢废弃了十余年的危楼进行改建以作他用。


这幢1500余平方米的闲置建筑位于太平巷15号,原本是机床厂二分厂的废弃厂房。建议被采纳后,借着此次旧改东风,紫阳街道办争取市民政局支持,引入专业为老服务组织维康负责运营,成立维康爱智苑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助浴室、康复室、心理辅导室、托养室等多个功能区块,并专设失能失智托养专区,带入团体家屋(Group Home)服务理念,为认知症老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照护。


“团体家屋模式能让失智老人像回到家一样,从而使他们不仅能互相陪伴协助、展现能力,还能维持感情,发展社区关系。”中心负责人介绍,尽管局限于空间,一个小家庭内每位成员的房间不大,但风格温馨、五脏俱全,连房间门也考虑到老人的体质,细心地采用推拉门设计;为体现家庭特色,不同的“家”大门还以不同花朵图绘以作区分。


目前,维康爱智苑养老服务中心各个区域已打造完成,很快将投入使用。可以预见,作为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它不仅为新工社区居民提供了合适的养老场所,更为破解密集型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萧公桥整改前后。


不仅是热心提出建议,在整个改造过程,居民们还组织了巡逻小队监督工程建设,随时“查漏补缺”。其中,萧公桥的整改令沈黎记忆犹新:“在进行步行街改造时,居民群体提议迁移萧公桥。原来,在之前的小区改造中,萧公桥已经过一次迁移,而这次,居民主动查阅历史文献,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在保留修缮辖内萧公桥遗址的基础上,打造萧(孝)公主题文化公园,保留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传播向善正能量。”


从“看不见的地方”解决民生痛点


“不用出小区生活都能满足”!这个小区改出了精彩与温暖

新工社区工作人员沈黎与陈社民沟通。


相较于显然易见的改造需求,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更是街道与社区关注的重点,这些地方也恰恰是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为了不漏掉任何一处民生“痛点”,自确定新工社区进行“微更新”改造后,紫阳街道便开启了挨家挨户走访。


“我们实现了100%的居民走访。”王柳青回忆道,“当时,街道全面动员党员干部到微更新工程一线,通过‘大脚掌’走访和‘大喇叭’宣传,做到居民走访一户不落,项目宣传一人不漏。”


同时,组织居民议事会成员围绕微更新改造方案开展“专题议事”,开展“我为微更新献一策活动”,共回收有效居民意见回执2300余份,召开党员、居民代表意见恳谈会30余次。


如此经过数轮深度调查和反复的设计调整,改造后的新工社区才获得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其中,街道投入425万元实施雨污纳管工程,惠及居民楼30幢,改造雨污水管道1.5公里,实现全小区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尽管这是一道“看不见的工程”,但却解决了困扰居民许久的大难题。


陈社民对此就深有感触:“原来一下雨,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漫上来,臭气熏天,我们都绕着走。现在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遇到下雨天也不担心了。”


此外,街道还探索开发小区“聪明管家”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充电设施自动断电、照明设施智能感应、停车位智能导航、消防设施自动报警、人脸自动识别、为物业管理装上“智脑”。


一个个居民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重点解决,加之超前规划的“未来社区”理念及“城市大脑”工程设计,使得新工社区摆脱了老旧小区沉疴痼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目前,小区二期工程还在建设中,许多设施还处于运营起步阶段,但已不由得让人期待起这座“未来理想社区”发展的模样。

编辑:申志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小康,生活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