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稳投资扩内需 中央发文加快加力城市更新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5-17 21:23

中房报记者 向军 北京报道


城市更新作为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迎来了国家重磅政策支持。


5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更重要的是,意见还提出加强支撑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健全法规标准。


推进更加有力


城市更新不仅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还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更新行动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2025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把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列为研究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回答城市更新有关问题时说,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历史的一个必然过程,目的是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让城市能够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能够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倪虹表示,城市更新要“抓体检,找准问题”“抓项目,解决问题”。他提到要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从住房、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去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停车难、充电难,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儿童活动场地不够等。另一个是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比如,文化特色缺失、公共服务不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现代科技与城市管理融合不充分等。体检发现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从酝酿准备,到实施行动,再到不断深化,我国城市更新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就是不仅关注城市面貌,还要关注“里子”,就是人民生活品质的升级。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7%,城市发展逐步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阶段。加力推进城市更新,解决好“城市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势在必行。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闵希莹表示,城市更新近年来逐步受到国家重视。这是因为城市更新不仅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服务业发展,还能有效防止中心城区空心化,增强城市活力。


在南京小西湖片区的更新过程中,不仅保留了367户原住居民,维护了历史街区的生活延续性,还释放了公共建筑空间,显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探索并践行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老城有机再生模式,成功实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平衡。


尽管当前城市更新在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城市因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和居民需求的差异,城市更新的重点呈现多样化,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一些瓶颈仍需突破。


记者注意到,目前,武汉、襄阳等多个城市已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除了负责做好房屋建设管理和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外,还将统筹协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


政府工作部门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在职能上的专门设置,对精准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具有重要性意义。随着更多地方下城市更新相关管理职能的调整、完善到位,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的系统性、推进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政策更加精准


做好城市更新,最关键的是资金来源。这也是中央财政投向的题中之义。


记者注意到,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


今年2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24年1~12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情况。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12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分地区看,北京、兵团、广东、江苏、上海、河南、安徽、广西、山西、湖南、湖北等11个地区2024年实际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额完成计划。


2024去年,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2.5万余部,改造老化管线超5万,增设超过50万个停车位。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央财政定向补助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撬动城市发展的大棋局。


今年4月8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2025年,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力争通过3年探索,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从中可以看出,继2024年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后,2025年再次补助,这体现了财政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认为,2025年的定额补助,主要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补助标准延续区域差异化,但更聚焦老城区,补助的标准额度未发生变化,继续体现了对中西部及超大特大城市的倾斜支持。城市内部来看,2025年新增要求项目具体实施范围需集中在城市老城区。


第二,支持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宽。2025年除了继续重点支持地下管网更新、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外,也加强了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


第三,示范城市评选范围扩大。2024年首批仅15个示范城市,且优先覆盖超大特大城市及长江经济带沿线,2025年范围扩展至“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评选不超过20个,新增黄河、珠江流域重点城市。


第四,资金支持方向扩大。与2024年较大不同点是,2025年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2个方向,除了样板项目,中央资金可用于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三类机制建立过程中的相关支出。


为了更好加速城市更新,各地在资金上也陆续出招。截至今年1月,全国已有12个省设立专项资金,通过奖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提供支持,并发行近1000亿元专项债券。28个城市还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已达4550亿元。


可以预见,在央地的合力下,城市更新的资金筹集渠道将更加宽广,资金投向也更加精准有力,这一轮城市更新将激活城市发展的“神经末梢”,又将打通扩大内需的“任督二脉”,发挥着稳投资、促消费的历史性作用。

编辑:刘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城市更新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