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8-01 18:46
中房报记者 孟双奎 重庆报道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自2022年以来,重庆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大力推进“三师”进社区行动,截至目前已有2539名“三师”完成注册,成功匹配1928个社区,累计进社区开展服务数万人次,实现“三师”进社区区县全覆盖。
为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城市更新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长期以来,由于主管部门与社区群众之间缺乏“最后一公里”的连结,无法及时获悉社区群众对城市更新工作的需求和呼声,导致最终的更新改造结果难以得到群众认同。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文件后,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牵头,会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启动“三师”进社区行动,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三师”是指以“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为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咨询管理、工程经济、商务运营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和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所构建的城市更新服务团队的统称。在“三师”进社区行动启动之初,五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及配套工作细则,后又陆续印发各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全面构建出“1+1+N”政策体系(1个方案、1个细则、N项年度要点),明确政府引导、公开志愿原则,以尽力推动专业力量实现下沉。
为便于工作开展,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专门搭建了市级“三师”工作及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业务培训、技术交流、遴选人才及组建“三师”人才库等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撑。“三师”人员和各基层社区可通过平台开展双向匹配和服务记录,市、区、街道各级管理部门可结合自身不同权限进行相关信息查询、信息发布、意见收集等。与此同时,“三师”进社区微信公众号也全面上线,大力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城市更新及“三师”进社区等工作宣传,为后期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师”队伍不断壮大
“三师”进社区行动属于公益性质,为确保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果符合城市更新的高标准要求,平台在人员招募时明确要求“三师”人员必须热心公益,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5年及以上。申请人通过“三师”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注册申请后,平台会对其工作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在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进社区服务工作。
为保障“三师”人员的工作效果和积极性,平台建立了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对每次进社区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估。“三师”人员每次进社区服务后,向平台上传相关服务记录,随后才能生成积分。该积分根据服务距离远近、社区和居民的满意度评价以及上一年度累进积分等多个因素综合形成。同时,平台还制定了针对“三师”人员的九大激励政策,市、区两级管理部门也不定期组织沙龙、培训以及年度大会等活动,进行星级“三师”评选和经验分享等,进一步提高了参与“三师”进社区工作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未见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李未韬就是“三师”中的一员。他向记者表示,自2022年开始,他就以建筑师身份深度参与了后堡二期社区改造工作。在现场勘测初期,他带领团队人员长期进行“蹲点”观察,主动与社区居民深入交流,全力捕捉居民反映的垃圾异味、聚众打牌、接送幼儿无遮阳处、自建铁皮危房等多个真实困扰。在后堡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过程中,团队人员积极响应居民需求,将建筑一分为二,一楼转型为咖啡店,为社区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休憩交流空间;二楼则打造为一个公益客厅,为居民彼此交流及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场所。该项目改造完成后,受到社区群众的高度认可。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这片承载着老重庆记忆的临江崖坡重新焕发活力与秩序时,李未韬深感自豪。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三师”平台负责人方小桃介绍,目前重庆已有2539名“三师”完成注册,成功匹配1928个社区,累计进社区开展服务数万人次,实现“三师”进社区活动区县全覆盖。“三师”工作经验先后两次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并在全国推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热门评论